李晶舰 林俊 陈晓露 文祥
随着白蚁防治进程的不断发展,白蚁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白蚁危害控制的理念已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变到绿色防治。目前,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性特点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白蚁危害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对零导线、非开仓遥感控制、监测诱杀于一体等智能化白蚁检测诱杀技术的分析研究,剖析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的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探究智能化绿色环保白蚁防治技术在白蚁防治领域的发展前景。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 ,目前全世界已知白蚁2000余种 ,我国已知的就有470多种。传统白蚁防治方法主要以地基、土壤药物预防处理为主,即在建筑地基挖好后,对基础的底端与两壁喷洒药物,及在建筑物回填土后,铺设水泥地面之前,在土壤平面喷洒药物,达到建筑物白蚁防治的目的,但该方法采用的药物实效性有限,且药物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且该方法仅能用于白蚁预防,若预防效果不佳,容易导致白蚁大量存在却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区别于化学防治方法,近年来世界各地推行物理屏障防治技术,利用砂粒或砾石颗粒、不锈钢网或护板作为屏障来防止白蚁侵入,此项技术大大减少了对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但此类白蚁防治方法成本过高,较难推广、普及利用。
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开展白蚁防治新技术的研究,白蚁危害控制的理念已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变到绿色控制。智能白蚁监测诱杀技术是一种以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药物屏障技术等为辅助手段的综合治理措施,较之药物屏障技术能根本上减少99%以上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其原理为,在需要防治的地方,将装有诱杀饵料的智能监测诱杀装置垂直放入土壤中,当外出觅食的白蚁工蚁进入到监测控制装置内取食可“灭杀白蚁饵剂”时,可通过交哺行为将饵剂带回巢内的,将饵剂喂食给巢穴内的其他白蚁,饵剂的有效成分在白蚁之间进行传递,进而达到巢穴内所有个体都死亡的效果。利用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技术,可将装置与监控终端进行数据的自由连接,工作人员即可通过终端实时查看监控点白蚁危害及灭杀情况,十分高效便利。
将白蚁喜食且对白蚁具有极强引诱力的木块制成中空饵料棒,并在中空处放置“灭杀白蚁饵剂”棒,将组合的饵剂棒固定在监测诱杀装置内,每套装置内都配有与之相对应数据的防水防腐芯片并固定在装置壳体内,将监测诱杀装置按技术设置的要求安装在需保护的房屋建筑、文物古建筑、园林绿化或堤坝、外坡及坡顶土壤中。利用外出觅食的白蚁取食“灭杀白蚁饵剂”后在群体中通过交哺行为将“灭杀白蚁饵剂”喂给蚁王、蚁后、兵蚁、巢内工蚁及幼蚁,从而导致白蚁巢的白蚁因”灭杀白蚁饵剂”在巢内的传播而死亡。在物联网后台的支撑下,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持机扫描装置,实时查看装置工作状态,并可通过PC端或手机端的APP,实时监控各防治点的情况,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白蚁综合治理。
智能监测诱杀装置,集监测、诱杀于一体,分为装置外部结构和信息化平台两部分。
(1)装置外部结构
为该装置的外部组件,主要由监测装置外壳、诱饵棒、“灭杀白蚁饵剂”棒、智能芯片等组成,各组件在整个结构中起着各自的作用。
①装置外壳:采用环保塑料材质,顶盖采用聚丙烯材料制造,白蚁进出孔小于5mm。
②诱饵棒:采用白蚁喜食的木条制成,中空,用于包裹“灭杀白蚁饵剂”料,防止“灭杀白蚁饵剂”棒发霉,延长“灭杀白蚁饵剂”棒的使用寿命。
③“灭杀白蚁饵剂”棒:“灭杀白蚁饵剂”棒含有化学物质,用于灭杀白蚁,放置于饵料棒内部。
④智能芯片:安装在装置内,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可以通过芯片将监测诱杀装置在检测仪上显示,也可以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或手机终端上直接进行数据处理。
(2)信息化平台
①手持机
一种手持式读写器,检查人员携带此手持机到设置了此白蚁危害监测诱杀装置的地点周边进行巡检,在距离该装置三米范围内,此手持机可实时地收集到已埋设了该装置上的芯片数据,同时以无线波传输的方式传输到手持机上,不仅实时地在手持机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该范围内所读取的装置的ID号、白蚁危害及诱杀情况等信息,而且所读取的相关信息可即时地上传到云端后台上,相关人员可同步在PC及手机终端APP登录查看所扫描读取的白蚁危害诱杀情况,为及时安排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设计依据。
②后台信息化管理
采用云端应用管理,是一个建立在云计算之上的大规模双向实时应用。云计算一方面能够保证装置应用的快速部署和高扩展性,另一方面能够应付大规模高发场景,满足装置能够大规模的连接需要。
(1)零导线
采用非接触、对元器件进行全密封防水处理。无导线结构,非金属材料,解决了金属导线易腐蚀的特性,各零部件独立互合运作,确保所有装置部件在潮湿环境和酸性土壤中长久性正常运作。饵料外主要零部件确保使用寿命为10年以上。
(2)非开仓
全自动实时监测和数据传送,彻底解决了人工开舱检测的劳动强度和检查费用,更是让开舱导致的装置破损率减至零。无人工开舱检查费用到机器管人的绝对无疏漏管理,管理平台的无纸化,智能型综合管理,大大降低了各项开支,提高了效率。
(3)监测诱杀于一体
该装置将监测、诱杀等优势集于一体,解决了以前通过监测到白蚁后再对诱集到的白蚁进行喷粉处理,容易惊扰白蚁,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问题。现可将白蚁诱集与灭杀集中于一体,其中”灭杀白蚁饵剂”在诱饵中间,很好地解决了饵剂容易因为发霉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问题。综上优势,该装置是可以对白蚁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理想产品。
(4)遥感控制
遥感GPS定位,解决了寻找检测体费时费力的难题;运用了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了检测体信号的实时接收和反馈。在一平方公里内,对每个检测体全自动全方位实时检测,随时了解各个点位白蚁状态,发生蚁害的区域及时调取正确位点图进行灭杀。
利用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能在蚁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获取信息,并确保在白蚁群体存在状态下,对其进行喷药灭杀,从而真正达到所需的灭治效果。
利用手机APP及PC客户端的帮助对白蚁的动态进行管理;让数据说话。独创的任务动态、项目动态等分析技术,避免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不客观性,在看似大量繁杂无序的活动流信息之上,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由于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致力于白蚁综合治理及科学的防治手段上,每一个设计环节和产品材料构成,全部采用非腐蚀、非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的环保材料,并全部达到欧盟ROHS认证标准。实现了白蚁防治工作在“五水共治”和“海绵型城市”工作中的行业作用。
与非智能装置对比,智能监测诱杀装置,分别在人力成本、装置维护费、遗失率和档案资料管理等多方面节省了企业成本。
该项智能白蚁监测诱杀装置,体积小、灵活性强、科学环保,适用于各种常见的白蚁防治场所,如房屋建筑、文物古建、园林绿化、水利堤坝等各种场所。
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无需专门的数据信号线,无需从地表面取出检测装置进行检查,可直接获取一定范围内的相关数据,通过手持机或计算机、手机等APP软件来判断检测点白蚁危害诱杀情况。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与国内现有白蚁监测装置及类似产品相比,增加了无线电子报警及同步诱杀功能,在设计思路上进行了较大的突破,安装方便、使用简单、检测准确,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国内现有白蚁监测装置及类似产品的使用和安装成本。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用于白蚁防治,将有效降低控制区域内白蚁的种群密度,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实现白蚁防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为我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有助于提高白蚁防治行业的技术含量、增强白蚁监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白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并保持白蚁防治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应用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