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8-11-02 05:18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业态融合农业

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 宗锦耀

食品工业是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而食用类农产品又是食品工业的活水源头。食品工业与农业不仅是一次产业与二次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分工,而且是共融共生的鱼水关系。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需要,也是食品企业自身跨界融合发展的天赐良机。食品企业兼具着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加工制造的双重身份与双重社会责任。发展食品产业经济,既是工业制造业的二次产业经济,又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一次产业经济。为此,及时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积极参与这项产业融合行动,十分重要且必要。本刊转载农业部门有关领导撰写的文章,正是为了积极配合这项事关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多措并举,因地施策,务求实效。

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简单地说,就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通过要素、制度和技术创新,让农业不单是局限在种养业生产环节,还要前后延伸、左右拓展,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有机整合、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特征是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模式(如设施农业中有工业,加工体验有服务业,休闲农业中有旅游等),重点是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关键点是融合之后产生的利润比单纯每个产业之和要大,核心是要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产品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等问题,农民增收也面临着投入要素边际效益递减的困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吸引现代生产要素,构建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体系,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和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激活城乡闲置资源、闲暇时间和闲散劳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实在在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可能会催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这也许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进城务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后,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极有可能再次给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使农业农村真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农村产业融合是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是有机交融,不是简单结合。农村产业融合不是农业产业化的简单“翻版”,而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其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链条更加延伸、边界更加模糊、经营主体更加多元、业态创新更加活跃、利益联结程度更加紧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工业4.0的概念已广为人知。实际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过程。农业农村经济1.0版本是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的规模农业,2.0版本是主要依靠农业机械装备的工业化、产业化农业,3.0版本是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信息化农业,4.0版本是主要依靠农村产业融合催生的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业。如果说农业产业化只是把产加销三个“鸡蛋”并列在一起的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则是把“鸡蛋”打碎重新炒出一盘新菜来。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具备4.0版本的明显特征,并涌现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展现出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农村各业兴旺发达、农民生活富足安康的繁荣景象。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紧紧扭住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等关键,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三链重构,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讲,要采取“五多”策略:

一是多业态打造,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实现产业范围扩大和就业增收渠道增加。推进产业链相加,通过加工带动,让农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通过休闲旅游带动,让农业隔二连三或接二连一,向前后延伸。推进供应链相通,通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进而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前后相应、上下衔接的庞大产业集群。

二是多要素发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生产体系。要大力支持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将农业发展由单纯依靠人力、地力、畜力、机械力和单纯依靠生产环节发挥作用转变到依靠资金、技术、管理、设施、装备、企业、企业家等多种要素协同发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来,切实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户松散、土地零散、资金闲散、市场分散等现象和问题。要做大规模聚集点,一片一片开发;做长产业延伸点,一条龙开发;做亮品牌闪光点,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开发;做圆循环经济点,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开发;做强社会服务支撑点,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开发。以上“五点”协同,密切互动,集聚要素,深度融合。

三是多主体培育,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体系。要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支持休闲农业聚集村合作组织、休闲农园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集中建设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公共设施。要科学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比例,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农民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

四是多利益联结,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有相应的组织载体和融合模式,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城(镇)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园区前延后展型等多种类型。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各种融合模式,让农民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五是多措并举,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工作体系。切实加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指导、政策创设和落实、科技创新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创建等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发改、财政、工信、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粮食主产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老少边穷”地区、加工业优势区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要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要依托,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体现“三化一体”(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网络)和“三区互动”(农区、园区、城区互动)特点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各类创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通过各级政府的加油助力,最大限度地放大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和辐射效应,把美丽的盆景串成亮丽的风景,使产业融合的星星之火在我国广袤农村形成燎原之势,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新动能。

猜你喜欢
业态融合农业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