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栋
摘 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校新疆学生既是当下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又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民族统一的高度来审视内地高校新疆学生对国家认同的教育。
关键词: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然而世界仍不太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有所抬头,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然相当活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不断加剧,处于新的活跃时期。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勾连捆绑在一起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实施“打砸抢”、爆炸暗杀等暴力恐怖破坏活动的同时,极力宣传分裂思想。他们不仅以宗教、民族为幌子煽动民族仇恨,赤裸裸地叫嚣“民族独立”,而且加紧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深层次渗透。民族分裂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对高校的渗透和破坏影响了新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导致大学生的政治评价和价值理念与政府主流文化背离,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内地高校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信仰、环境、生活习俗等的不同,较难适应内地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方式。他们面临着生活习俗的困扰、语言学习的困难、人际交往的困惑以及个人发展的困扰等。与汉族学生相比,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集中表现在对本民族宗教信仰的认同、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遵从、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向往等。当他们来到大学,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接触时,就会很明显地凸显出自身与他人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不同,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在特殊成长环境中形成的本民族自我意识就会有所增强。但同时也难免会带有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全球一体化、世界局势对我国的影响等少有关注和了解,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政治“假、大、空”,与己无关,产生排斥与淡漠的消极思想,国家认同意识淡薄。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历,而境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利用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同区域发展的差距,特别是民族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实际差距,利用宗教、民族问题,并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手段和教育文化开放的机会,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政治分化,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历史、客观地认识各民族间的差距以及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容易产生偏激情绪,容易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产生模糊认识,甚至否定。
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势在必行。本研究将以在内地高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他们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研究影响他们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教育的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这对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就笔者视野看,当前国内学者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方向,一部分是以新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以当地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探讨新疆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如徐柏才、孙明福以28所民族高校、民族地区高校、武汉地区高校以及民族特色鲜明高校的少数民族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新疆学生的国家认同度是受教育程度影响的,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对本民族认同度相对较高的新疆学生对国家认同度也相对较高,他们在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具有较强的统一性[1]。
而另一部分中,内地研究者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问题的关注更多侧重于新疆学生如何融入内地生活,诸如心理适应、语言文化冲突、思想政治教育等。如许静的《关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2],相似的還有杨琦、焦晓燕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刘阳的《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基于文化适应视角》[3]等。
学界从多种角度对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针对内地新疆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以及内地高校在国家认同教育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却没得到广泛的重视。在本研究中,笔者正是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民族统一的高度来审视对内地高校新疆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出诸多创新措施。
三、不断增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一)加强民族联的组织建设,重视培育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校园组织网络
1.明确少数民族联工作的地位,加强民族联的组织建设
少数民族联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民族联要发挥桥梁、纽带、助手的作用,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贯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方针,担负起宣传民族政策、协调民族关系、传递民族信息、维护少数民族师生合法权益的义务,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和谐做出贡献。特别是高校民族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团结全校少数民族师生,为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2.发挥学生社团对新疆学生教育阵地的作用
社团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同时,社团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自发组建起来的团体。在社团中拥有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开展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满足了兴趣爱好、娱乐文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拥有共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社团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完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同学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了民汉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强了民汉同学之间的沟通,无形中起到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教育工作的目的[4]。
3.鼓励重视培育新疆学生自己的校园组织网络
现在全国、各省市少数民族联合团体已蓬勃发展起来,在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共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内地高校而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缺乏自己的校园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间的联系、沟通渠道较为单一,很难发挥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就笔者调查走访来看,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参加社团的人数与参加的社团个数明显少于全体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与个数。即使参加了社团,社团类型也显得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体育类的社团,其他方面的屈指可数。同时,笔者询问社团联合会相关组织人员发现,目前并未成立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社团,而对于其他的部分社团,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生活背景等,少数民族学生很少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校园组织网络的构建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长效平台,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应当重视培育这类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学生组织,在社会认同和运作经费上给予支持。
(二)坚持“一同双特”的教育管理方针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站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战略高度把握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一同双特”方针中的“一同”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双特”是华东政法大学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提出的两点政策,即少数民族学生四级成绩与学位证不挂钩、少数民族学生部分考试单独命题单独评阅。
(三)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新疆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国家认同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
学业压力、求职压力、个人经济状况是压在新疆学生身上的三大问题,如何变压力为动力,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新疆学生的自身努力外,尤其需要党和政府特别是所在高校的特别关怀与照顾。
1.奖勤助贷,少数民族大学生奖助学金等资助奖励体系的设立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负担较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国家教育部和内地各高校为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给予了他们一定程度的生活补助。
2.帮学帮教,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才信心和进取心
少数民族学生多通过加分录取,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要从他们的基础学习入手,可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文化补课。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上,一方面要经常与学生谈话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互助活动,如“学长计划”“一帮一”结对子学习等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高低年级之间或本民族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在学习技巧方法和答疑解惑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尝试设置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对极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待学习“困难生”,要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而逐渐进步;对待“优秀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他们身上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从而取得更佳的成绩[5]。
3.采取多方措施进一步加强新疆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新疆民族学生就业和择业观念存在较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将来返疆就业表现出迷茫。不正常的就业心态极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失衡。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就业工作的特殊性,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学生和校方共同努力的。首先,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为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提早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我,全面辩证分析就业形势与就业前景,从而引导他们明确自身定位,并制订符合自身的择业方向与求职目标。其次,加强新疆少數民族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学校要特别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面试成功率。与此同时,邀请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情况,同时组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极为有效的。再次,要注意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实现意愿。通过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后,还要注意加强艰苦创业的思想教育,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基层去,到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去,磨炼自己、发展自己,这对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尤为重要的[6]。
(四)重视传统节日以及民族节日庆祝,强化少数民族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只是认同感培养的基础,真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必须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共同的活动和传媒的传播都能强化国家在各个成员心中的印象,如升降国旗和奏国歌仪式、参观历史军事博物馆、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勿忘国耻的历史演讲等,这些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建构起共同的意识。同时,大学应搭建平台,促进不同民族的学生加强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接触,引导学生对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加以包容和接纳。此外,为了增进新疆学生的爱国意识,应当特别重视政治性节日和符号在认同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还应特别重视少数民族节日,应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让汉族学生也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营造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使各民族学生在校园内都能感受到体现本民族文化魅力的生活元素。就笔者来看,内地高校中很少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即使是一些传统的维吾尔族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其中以古尔邦节最为重要,它相当于汉族中的农历新年。而在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下,他们这群身在异地他乡的学生无法与亲人一起庆祝,如果同时在学校也不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那么平时的生活热情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华东政法大学每逢民族节日会支持和倡导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节庆文化活动,如举办“融融民族情,浓浓中国心”民族魅力派对,民族派对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感应、生活的乐趣以及思维的快乐,不仅彰显了华东政法大学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和蓬勃朝气,而且展现了该校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祖国、对母校的无限热爱。
(五)全力推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工作
积极吸引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一次良好契机[7]。
(1)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认清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和文化传统的界限,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意识。
(2)抓好实践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通过党校举办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对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较集中、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宣传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可采取包括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影视教育、红色网站等形象生动的多种教育手段,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先进党员的好思想、好作风,增强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同时,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到改革发展成绩显著的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亲身体会,感受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此外,还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则要分阶段、定目标进行重点考察与培养。
(3)内地高校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全面看待政治表现与学习成绩。有的新疆少数民族同学积极要求入党,热爱集体,思想境界很高,学习刻苦努力,但由于来自民族地区,基础知识差,虽然在进步,但提高的效果不是很显著,成绩只是中等,甚至个别科目还出现补考现象,这些都是党员发展过程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挫伤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党员的发展。在经验中,我们一般都按“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经过培养、教育、考察且具备了党员标准和条件者及时接收入党。在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中,我们对政治表现的要求标准是不能降低的,一定要讲原则,但对学习成绩,我们看主流、看发展情况和进步情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掌握条件和标准,争取克服片面性和“一刀切”[8]。
(六)拓宽马克思主义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载体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政治性,而忽视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因而,我们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性和价值性;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将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更好地配合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作用。
2.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积极组织少數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愉悦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民族精神等的熏陶。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深入了解社会,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己,有利于诠释和构建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情感体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四、总结
新疆学生进入内地高校深造,他们肩负着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会回到少数民族地方,建设自己的家园,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献计出力,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目的之一。国家认同教育能够不断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各民族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以巩固祖国的统一。它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动员力量,能够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华民族凭借这种精神经历无数磨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强旺盛的生命力;凭借这种精神使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凭借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统一而不致分裂。
对新疆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认同教育,不仅要培养新疆大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感,还要教会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为祖国、为新疆贡献自己的才华,如何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对新疆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认同教育,就是要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了解新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各族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认同教育,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内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国家选送优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学习的应有之意。对内地高校新疆大学生加强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梓东,李劲松.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3).
[2]许 静.关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刊),2010(4).
[3]刘 阳.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基于文化适应视角[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1).
[4]李 丹,李全胜.浅谈学生社团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28).
[5]徐 蕾.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0(9).
[6]艾尼瓦尔·亚森,薛 徽.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索[J].学理论,2012(5).
[7]袁淑清.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4).
[8]马锦卫.浅析在高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