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高考试题价值取向 觅中学地理教改之路

2018-11-01 06:59汤国荣名师工作室
地理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

汤国荣名师工作室

摘要:高考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高考地理试题具备哪些特性、蕴含着怎样的“教学导向”?浙江省汤国荣网络名师工作室策划了“从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觅中学地理教改之路”专题研讨活动,组织了工作室核心成员对“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探寻出高考试题的命题特色和价值取向,明晰中学地理教学改进之方向。

关键词:全国Ⅱ卷;试题特点;价值取向;教学导向

在情境中见“地” 于设问处见“理”——试题总体特点与教学导向

●虞文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315800)

从总体上看,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思想,试题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立意,聚焦了地理学科主干内容,凸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核要求,并注重对考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地理情、地理味”浓郁,在情境中见“地”,于设问处见“理”,较好地反映了地理教学“用原理说明事实”的本质要求。

1.体现育人功能,引领教学落实学科价值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融入试题,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引导其今后的行动。如选择题9~11题,通过对汾川河流域降水与水文数据的分析,要求考生探究大气、水文(径流量、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认识区域特征与人地协调观。试题较好地反映了地理学科在区域整治和自然灾害防御中的应用价值。

又如第44题“白洋淀生态保护”,以雄安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芦苇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为导引,从区域单纯经济利益开发利用的非可持续,到雄安新区设立后,既重视芦苇资源化利用、淀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障当地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又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彰显雄安新区“水心或绿心”建设的城市生态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聚焦主干内容,引领教学夯实概念原理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的情境素材虽然大多源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但考查的却是学科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与原理)和关键能力,给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是易于感知、利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地理情境和地理问题,未出现偏题、怪题、远离中学教学实际的试题。如选择题1~3题的“温州服装企业”,以M公司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材料,通过对自有工厂关闭、研发中心迁移、自主品牌打造等问题的设置,重点考查服装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又如选择题第6~8题,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恩克斯堡岛为素材创设情境,考查了时间计算、大气环流、风向判断、南极自然环境特征等“基础性”内容。

再如综合题第36题,以贵安新区开发为背景,以“数据中心”这一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为情境,考查了“数据中心”的区位、产业集聚条件及益处、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主要措施等主干知识,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

3.彰显地理特点,引领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高考地理试题彰显“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试题设计往往以区域现实情境为背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以探究思路为引导,围绕主题,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加工信息后,完成相关问题的作答。例如,综合题第37题,以美国中部“龙卷风”这一破坏性强而行踪诡秘的大气现象作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用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探究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

同时,试卷还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考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如第36题第(4)问的答案设置具有开放性——“赞同或者不赞同”均可,只需原因解释言之有理即可,旨在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着力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又如第43题第(2)题要考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且提出策略、建议等。

素养立意 “四性”为本——选择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金 剑/浙江省海亮实验中学(311800)

●郑红琴/浙江省临安中学(311312)

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 1~3题 。

1.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参考答案:1.A 2.D 3.A

【試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M公司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服装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并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真实的地理情境之中,让考生感悟产业转移、升级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育人目标。

解题思路:第1题,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之后,主要进行的是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研发设计与销售环节的附加值比制造环节要高。因此M公司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附加值。研发设计等环节的人员工资水平高,而生产环节的工人工资水平低,所以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故正确选项应为A。本题考生易误选B选项,主要是解题的惯性思维所致,将降低人工成本误认为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2题,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并不是生产企业迁入。企业研发中心的主导区位因素应是信息,而生产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基础设施、市场和交通等。故正确选项为D。

第3题,从材料信息中可以得知,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附加值,走研发和品牌之路,而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应排除B選项。材料给出的发展过程没有提示产品款式,故排除C选项。截止到2008年,该公司一直是在国内发展没有提及国际,可排除D选项。只有打造自主品牌,生产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做一个其他品牌的代加工企业,才能获得更高利润,故正确选项是A。

教学导向:夯实基础,关注地理思维的训练。本题组侧重于地理基础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地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并强化地理思维的训练。穷尽材料信息,挖掘隐藏的信息都是学生思维深度的体现,平时的课堂需要从思维深度上去开展。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 2 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 4~5 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陡 D.路面凹凸

参考答案:4. C 5. C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等切身体验,隐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是高考地理试题情境选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题组以澳门街道及布局等为背景材料,以澳门海岸线的推移、老城区自行车少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地图基本知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4题,需要考生根据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一是道路布局的规整性,新填海造的陆地平坦,可以规范整体地规划道路网,建成方格状;二是马路名称,大多与“海”相关,可以推测出这些街道和马路是没有填海以前因临近海边而得名,当前的海岸线距这些马路越远,说明其推移距离越长。综合以上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应为C。

第5题,本题难度不大,由题干可知澳门半岛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而且图例中有山丘及高程,这些信息都跟地形有关,因此正确选项为C。注意坡度和地面凹凸不平是有差别的,地面凹凸不平应是局部地区,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道路破损,路没有修好等。

教学导向:关注身边的地理,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地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原理。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地理的视角),用地理的思维分析现实(地理的头脑),是地理实践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生活、思考面前的地理事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身边的地理事象。

恩克斯堡岛(如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6.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参考答案:6.A 7.D 8.B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恩克斯堡岛及其周边区域为素材,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大气环流、风向判断、南极自然环境特征等基础性知识。同时,要求考生运用地图,对地理空间格局进行观察、归纳以及有条理地推理、概括,着力于考查空间想象力、地理思维的过程和品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

解题思路:第6题为典型的时间计算试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恩克斯堡岛大致位于165°附近,再根据自转方向,推导出恩克斯堡岛的经度为165°E,即为东11区。当它为2月7日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东8区)应为2月7日9时,故A选项正确。

第7题,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常年”、“主要方向”等关键词,表明为盛行风向的判断。结合图中信息可得恩克斯堡岛的纬度约为75°S,故常年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东南风)控制,所以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故选项D正确。关于风向判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盛行风还是某时刻的风向,若为某时刻的风向,则需要观察材料中的等压线数值与方向、气温分布等信息,再结合地转偏向力进行确认。

第8题,文字信息提示“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可见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必定与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考察相关。相比南极其他的科考站,该区域位于“冰界”附近,全球变暖引起两极地区冰川的消融现象,在该地区将更为“敏感”,故B选项正确。

教学导向:聚焦学科基础性知识,着力于知识网络建构。本题组聚焦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能力,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应重基础、重应用。同时,试题设计将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置于复杂的情境之中,强调对考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思维建构、融会贯通和迁移,力求让学生形成内化了的知识系统。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第(2)、(3)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依据文字材料可知,湿热气团的强烈抬升是形成龙卷风的根本原因。南北贯通的平原地形,有助于冷干暖湿气团的交汇,为暖湿气团的强烈抬升创造很好的条件。地表摩擦力以及障碍物阻挡是造成气流减弱的主要原因,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地表摩擦力以及阻挡性较小,对气流的削弱作用弱,有助于龙卷风的形成与发展。龙卷风通常沿中纬度气旋的冷锋处形成,或由单个超大雷暴形成。春季,来自大平原北部的大陆气团还是干冷的,而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海洋气团则是暖湿且不稳定的,与中纬度气旋相关的各个气团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条件。这些气团相遇时,对比越大,湿热气团抬升就更强烈,风暴就越强烈。

第(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追风人”在不断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需要寻找的地理事物往往是不能轻易见到的(历时短,局地性强),想去拍摄的地理事物往往是比较有特色的(或壮观或静美),会去努力追逐的地理事物往往是变化无常的或是对它了解甚少的。当然,龙卷风所具有的极强破坏力,也是人类关注高的重要理由。

教学导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精选区域性探究主题,多维度多层次实施能力考查”是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综合题的一大命题特色。本题延续了这一命题特色,以美国中部地区龙卷风多发这一特殊地理现象作为探究主题,在多维度的探究设问中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可以说这类试题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中用地理原理分析说明地理事实,用地理视角和思维探究典型的区域地理现象应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向。

高考综合题所选取的探究主题往往具有地理味浓、典型性强、思维性强、新颖性足等特点,并非常注重问题的维度与深度,注重对考生地理能力素养的考查。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多阅读、多留意、多积累,为学生精选出高质量的区域性探究主题,使地理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上述素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交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让其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应重过程重实效,教师精心安排并有效组织各个教学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思辨和实践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注社会热点

凸现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第43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徐晶晶/浙江省华维外国语学校(312300)

(旅游地理)43.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6分)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4分)

参考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以“乡村旅游”这一热门话题为切入点。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中华文化渊源于深厚的农耕文明,多民族多文化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优势旅游资源,实现脱贫致富,走向现代“大旅游,大产业”的以旅游带发展之路。

问题设计着力于考查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和旅游活动的设计方面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通过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行为表现,检测其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地理素养。从考查要求上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多维度思考问题的综合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和具备独立思维的创新性。

解题思路:本题的正确解答,需要考生合理运用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并应对设问的指向构建出解决问题的思维链。第(1)题,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需要考生从综合角度考虑设问指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农产品为中心发展乡村旅游,需保证其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从经济效益出发,应考虑延长产业链,将佛手山药引向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从社会效益出发,应考虑就业机会、品牌价值、知名度等答题角度。

第(2)题,旅游活动的设计考查的是考生的活动经验(地理实践力),问题的解答应以“山药”为中心,从旅游活动的“观赏、体验、品味、购买”等角度来设计活动特色,依托“佛手山药”可开展的旅游项目如观光(展室、陈列馆等)、体验(种植、采挖等)、购物(如农副产品一条街等)、餐饮(如利用山药为原料开发的食品等)

教学导向:关注社会现实,让地理教学走向“田野”。“乡村旅游”这一主题体现的是人们有如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怡然心境,反映在地理教育上是将课堂走向“田野”的企盼。

国际地理联合会2016年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了地理“田野”学习对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走向“田野”的地理教育强调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育和创新精神的建立,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交流与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它鼓励拓展课程资源,自然之大,学无定法,用自然之“法”学自然之“理”,并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与当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地理实践力相契合。为此,中学地理教学应构建“田野”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相应评价试题,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

人地协调,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44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饶春雅/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324200)

(环境保护)44.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种,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情境,以芦苇为载体,考查湿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问题设计秉承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立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题思路:第(1)题,本题的设问并不是点对点的单纯知识考查,而是将这一知识置于“华北之肾”——白洋淀这一情境中,以芦苇为载体来考查。考生需要将“湿地的价值”知识内化,建立芦苇作用与白洋淀湿地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才能准确作答。这样的问题设置增强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避免考生死记硬背套用答题模板,促进考生对必备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如图7)。

第(2)题,同样是围绕着白洋淀湿地价值这一主题设置问题,第(1)题的知识链注重考查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题则是侧重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本题的解答需要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思考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需要建立合理的人类活动(管护、收割芦苇)与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8)。

教学导向: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人地观念旨在通过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纵观2018年全国文综卷的地理试题,绝大部分试题都渗透着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试题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提炼地理信息创设情境,在考查考生人地关系的同时,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观念融入地理试题之中。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独特的视角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大到国家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小至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帮助学生思考现实、分析现象、知地明理,從“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浅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