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宇
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于张伯行20年的俸禄总和,要是不贪污不搜刮民脂民膏就不可能筹到这笔钱。张伯行根本不想巴结上司,对这种腐败之风深恶痛绝,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于是,他不但拒绝送礼,还极力整顿吏治、革除弊端。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总督和巡抚,经常受到上司的刁难和同僚的排挤。
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江苏,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并没有看到早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的名字,就质问总督和巡抚:“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材,你们为何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说:“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明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随后,康熙皇帝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予“廉惠宣猷”的匾額。
张伯行接任福建巡抚后,当地官员按照“老规矩”将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等一应俱全。对此,张伯行不仅没有赞许奖赏,反而严厉批评,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尤其是得知这些新的华丽用品都是由百姓分担采办,他立即下令归还百姓,只用前任官员的旧物。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那些打算送礼要官的人见到如此犀利的《却赠檄文》,自然不会去自讨没趣,只好断了跑官要官的念头。后来,这篇“拒礼檄文”不胫而走,被后人广为传诵,并被视作清廉从政的“金绳铁矩”。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张伯行的《却赠檄文》,并强调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我一直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可以用《却赠檄文》这面镜子照一照,找出差距,见贤思齐,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党员,才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