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莹
(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为SP)属于常见精神疾病的一种,患病后,病程迁延难愈,患者认知功能会受损害,使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生活、无法回归到社会中[1]。现阶段,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展开治疗,可使相关症状、认知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总体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以下简称为MECT)治疗在SP患者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为对其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展开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71例患者为2组,一组单一展开药物治疗,一组于药物治疗同时展开MECT治疗,现对照分析2组治疗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精神分裂症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患者,男34例,女37例,23岁~68岁,均值(45.6±7.4)岁,1至7年的病程,均值(4.1±2.3)年。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多项临床检查确诊,已将过敏体质、MECT治疗禁忌症、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由其他疾病引发认知功能损害等患者排除。随机将71例患者分为A组33例和B组38例,客观对比2组以上资料,显著差异未出现(P>0.05)能比较。
1.2 方法 A组药物治疗:依据患者实情,对利培酮、奥氮平进行选用,利培酮起始剂量1天为0.5mg,1天1次,随后逐渐将用量增大,1次1.0至2.0mg,1天2次;奥氮平起始剂量为1天10mg,1天1次,随后逐步增加为15至20mg。B组MECT治疗:指导患者治疗前8小时禁止饮食,治疗时患者在治疗床上平卧,经静脉对0.01mg阿托品进行注射,随后经静脉对2.0mg/kg的丙泊酚进行推注,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1.0mg/kg的肌肉松弛剂(氯化琥珀酰胆碱)。观察肌颤,结束后,通电,经面罩给予100%的全氧,肌速收缩不可见后,将保护器插入口腔,以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展开治疗,参数依据患者实情调整、治疗期间,全程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实施监测。
1.3 观察内容(1)通过PANSS评价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2)通过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展开一次评价。
2.1对比PANSS评分 治疗前,2组PANSS评分对比显著差异未出现,P>0.05,治疗后,2组PANSS评分均有下降,组间对比,显著B组较低,P<0.05。见表1
表1 2组PANSS评分对比分)
2.2 对比WCST评价结果 2组治疗前WCST总正确数、总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显著较治疗前多,总错误数显著较治疗前少,P<0.05,组间对比则显著差异未出现,P>0.05。见表2
表2 2组WCST评价结果对比项)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近年来MECT逐渐被广泛应用,此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肌肉松弛剂、麻醉药物应用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展开电击,以电流对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刺激,对其自发性放电进行诱导,从而促进相关症状的改善。但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在缺陷有关联性,而MECT治疗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进行,这可能会使神经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伤[2]。
本次研究,一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一组同时展开药物、MECT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PANSS评分显著较A组低,P<0.05,2组治疗后WCST对比显著差异未出现,P>0.05。可见,MECT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对认知功能则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表测验较少,对于MEST是否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产生远期影响尚不可作定论,需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