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由于多种疾病导致肾单位功能出现降低,肾功能逐渐衰退,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慢性肾衰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导致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医认为,恶心呕吐属于“呕吐”、“呃逆”、“噎嗝”的范畴,病机是由于水液潴留,日久成毒,使得脾胃升降功能受到影响所致[2]。我科对收治的42例慢性肾衰恶心呕吐患者采用黄苓解毒泄浊颗粒灌肠联合耳穴埋豆进行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衰伴有恶心呕吐患者8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并伴有恶心、呕吐。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恶心、呕吐的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7.1±5.7)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病程(5.3±1.9)年;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多囊肾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6.8±6.2)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病程(5.5±2.1)年;原发疾病:高血压肾病13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多囊肾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安注射液进行治疗,10~20mg/次,肌肉注射,1次/d。研究组采用中药灌肠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机体如下(1)中药灌肠。将黄苓解毒泄浊颗粒用温开水冲成200 ml,患者取侧卧位,高位保留灌肠,30-30min/次,1次/d。(2)耳穴埋豆。患者取舒适体位,取胃穴、贲门穴以及小肠穴等穴位进行埋豆,常规消毒埋豆部位皮肤,利用探棒在相应耳穴处找到阳性敏感点,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相应穴位上,用手指按压3min,每日按压5次,每个胶布持续3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恶心呕吐程度。在治疗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评价:0级为无恶心呕吐;I级为患者有轻微的恶心,无呕吐,不影响进食;Ⅱ级为患者的恶心比较明显,有可以控制的一过性呕吐,对进食及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Ⅲ级为患者的恶心呕吐比较频繁,需要治疗;Ⅳ级为患者有顽固性呕吐,难以控制。(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进行拟定:无恶心/呕吐、每日泛恶/呕吐1~2次为轻度、每日泛恶/呕吐3~4次为中度、每日泛恶/呕吐>4次为重度。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或改善2个级别为显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本次的全部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恶心呕吐0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II级-IV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恶心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恶心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恶心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呕吐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呕吐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呕吐临床疗效比较[例(%)]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恶心呕吐的病机主要是脾肾虚衰,毒损肾络,毒邪侵犯脏腑,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3]。由于患者恶心呕吐比较严重,难以口服药物,肌肉注射胃复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肌肉注射的损伤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中药煎剂灌肠的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药物利用度较高,起效快,可以影响胃肠道神经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感受器,促使肠道蠕动[4]。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主要成分为生大黄、煅牡蛎、六月雪以及全蝎等,具有解毒泄浊、活血通络之功效。中医认为,耳穴为宗脉之聚,与全身脏器皆有联系,不仅可以反应脏器的病理变化,还可以刺激相应的耳穴产生信息,沿经络传导至相应的脏腑,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具有简便、安全、无创的优点[5]。胃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病症,贲门穴是止吐要穴,小肠穴可以有效的调节胃肠道功能;诸穴合用,具有疏通经络、调理脾胃的功效[6]。本次我们联合应用中药灌肠与耳穴埋豆治疗了慢性肾衰耳穴呕吐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恶心呕吐得到显著的改善。综上所述,中药灌肠联合耳穴埋豆可以显著的改善慢性肾衰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