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8)
STEM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在美国兴起,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并在2013年4月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将STEM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标准,同时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通过各种举措实施STEM教育,为未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2010年我国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考虑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将STEM教育“本土化”,主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用好用活本土资源。小学科学课堂是开展STEM教育实践的好平台,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尝试基于课本的某个单元或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本土化的STEM主题活动。
案例一:组建小交响乐团
本案例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改编而来。该单元主要涉及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的音调和音量等内容,单元最后有个小活动是让学生自制乐器。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自制乐器作为拓展活动让学生课后完成,也很少给予学生反馈,或者干脆一语带过。在整个声音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根据STEM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如表1)。在教学中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发布任务,让学生围绕项目展开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整合了声音部分的科学知识,运用分贝仪、传感器等测量音量和音调,运用数学和工程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乐器,同时还融合了音乐的乐理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变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表1
在课程一开始,学生在全班集体交流,梳理解决这个问题已有的知识和需要再学习的知识。在这样的交流中,认知方面不同质的学生会在简单的交流中相互学习,缩小认知水平的差距。在后续研究中,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方案。他们可以根据兴趣形成研究小组,在课后进行研究,可以在研究中随时求助老师和家长。在课堂上,全班并不需要时刻统一步调,但每次上课前各组需向全班汇报上一周课后研究的成果,下课前也需汇报本组目前的进展和课后继续进行的研究方向。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制约,并不会请所有小组都做全面的汇报,只挑选部分小组进行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可能会持有不同观点,而不同小组间的成员可能也会形成相似的观点。这时可以适当调整小组,让具有同一研究方向的同学组成新的小组。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结束后,各组完成自己的产品,并撰写项目报告书,同时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和老师作为评价者给该小组提出改进意见,也从中学习别的小组的优点。最后的研究成果是开放的,这意味着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研究也不以最终的汇报为终点,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找到新的研究方向,课后继续研究。
其实,现行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适合改编成STEM教学活动的内容还有很多。
案例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
本案例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改编而来。该单元主要涉及了生命离不开水、水的基本特点、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等性质、地球上的水资源、水污染等内容。根据STEM理念,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教学活动。
表2
STEM教育的热潮正席卷全球,在这一热潮下我们一线教师应冷静思考,选择适合我国现阶段的STEM教育之路。对照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从国家政策的引领,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到一线教师的实践,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吸取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一线教师可以先做一些实践,让课堂有所改变,勇于打破陈旧的模式束缚,探索出一条将STEM教育本土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