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的创始人。
朱熹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9年),立于朝者四十日”(《宋元学案》),一生主要的时间(约40年)在福建讲学。朱熹一生著述极丰,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宋史·艺文志》中著录者有40余种,未著录的尚有20余种,另外由其弟子或后人编纂的著作也有20余种。
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璵圭璧。”朱熹善书法,名重一时。他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学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顏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瞻,超逸绝伦。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已意,萧散简远,古澹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自古以来,他的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朱熹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里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他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历史上其书法艺术为人推崇备至,一生曾写下的书迹也不少,遗憾的是失传居多。可能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盖了。重要的传世作品有《城南唱和诗卷》《向往帖》《允夫帖》等。(心远 选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