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日前揭晓。科幻文学作家刘宇昆作品《灰尘花园》荣获“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金奖。《灰尘花园》由《科幻立方》2017年第5期首发,《小说月报》2017年第11期选载。《灰尘花园》讲述人类文明进入星系殖民时代,一名耀妆师搭上前往“蝉星”的飞船,并在旅程中独自打扫因氮气遇冷凝结而落在船体上的雪,借此保证飞船太阳能循环的故事。刘宇昆以奇谲的想象,巧妙地将一个飘浮飞船外、孤独打扫的渺小身影置于烟波浩渺的宇宙中。主人公苦中作乐,于完美虚空设计出纳米级“微型雕刻”,构建起由太空微尘堆砌出的花园——“灰尘花园”。不久后飞船着陆,主人公目睹饱含心血的作品被气流吹散,而他的刚毅与坚忍,却被刘宇昆透过字里行间永铭于读者心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每两年举办一届,以表彰奖励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优秀科普作品的作者与出版机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七零后作家王十月的长篇科幻小说《如果末日无期》。这是一部由五个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每一个故事,都在“未来现实主义”的统领下,散发着神奇、鬼魅和人文的色彩。《子世界》想象生命是一串可以改写的代码,人们生活在计算机设计的既虚拟又会创造虚拟的世界,爱情在中间穿梭,分不清前世今生;《我心永恒》写机器人有了情感,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莫比乌斯时间带》写脑联网,蜂巢思维矩阵裁决生活,未来决定今天;《胜利日》写游戏战胜了现实,病毒统治了世界,芯片裸露了真相。《如果末日无期》写太阳变黑了,月亮不再发光,但人还活着,站在末日世界的废墟上。王十月说:“在这之前,我被定义为现实主义作家。我写下的大多数作品,是近三十年来普通打工者的生活。”按道理,写打工者的生活,王十月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更容易获得好评。但他还是决心避开这种势头,开始了科幻小说写作。
日前,雪漠“大漠三部曲”前两部《大漠祭》《猎原》英文版在上海首发。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林丽君夫妇联手翻译了两部作品,首发式上,葛浩文说:“大概有人会问,我们不是甘肃人,如何懂得当地的文化、语言,如何能翻译得好?说的没错。我们对甘肃不甚了解,许多习俗、俗语、方言,我们不懂,甚至许多西部以外的中国读者也不一定能了解,但这并不构成翻译上的问题。有作者在,我们可以向他请教。困难之处在于得到解答之后,如何把甘肃特殊的语言用英文表达出来,而又不失原文的风味,这才是最大的挑战。”作为雪漠的成名作,《大漠祭》200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将近20年后,英文版又回到上海首发。雪漠透露,葛浩文翻译的英文版问世后,多国译者向他表达了德语、法语等语种的翻译意向。“《大漠祭》我写了整整20年,从26岁写到46岁。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写作,我就是在这样漫长而丝毫没有功利心的写作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写作训练的。很多东西在消失,我们的祖辈一代一代人都消失了,农民的乐也罢苦也罢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把它保留下来,我就是想留下一些东西,留下活着的证据,这就是我创作的理由。”雪漠说。
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日前在京揭晓,得主为90后青年小说家王占黑,获奖作品为其2018年3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空响炮》,这也是王占黑的小说处女作。王占黑还获得奖金三十万元人民币。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由金宇澄、唐诺、许子东、高晓松和阎连科五位评委共同选出,许子东代表评审委员会颁发奖项,颁奖词为:“90后年轻作家努力衔接和延续自契诃夫、沈从文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朴实、自然,方言入文,依靠细节推进小说,写城市平民的现状,但不哀其不幸,也不怒其不争。”《空响炮》一共收录八个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都是上一辈“半新不旧”的“边缘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昨日遗民”。王占黑写这些人物也不同于上一辈的作者,不背负沉重的包袱,没有诉说苦痛,但在那些人物表面的调侃、诙谐之下,过去的经历已经蕴含其中。王占黑目前是一位高三班主任,请了两天的假来参加颁奖礼。她坦言,《空响炮》或许还有些单薄,尚未形成体系,但在“街道英雄”的隧道中,她走得很开心,而且觉得越写越有意思。据她介绍,这个短篇集源自一个叫“街道英雄”的写作计划,已经持续写作了四五年,该计划的第二本《街道江湖》也已于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