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 邹优凤
广西崇左市作为中国通往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随着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花山岩画成功申遗,祖国南疆边境城市崇左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崇左边境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对外传播途径把崇左从边陲“末梢”城市发展成为面向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城市,从而推动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对外传播崇左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崇左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前景
当前,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中南西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崇左作为中越“两廊一圈”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担负着连接东盟各国文化、旅游及人文交流的纽带作用。此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等“三大国家战略”覆盖崇左全境,为崇左边境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一)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使崇左边境文化对外传播焕发新的生机
回望历史,1988年花山岩画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曾将宁明花山岩画作为背景图案展示,进一步把花山文化推介给了全世界。2016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5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古代岩画在宁明、龙州、大新、江州、扶绥等县境内沿着江河的悬崖峭壁上均有分布,至今已发现有38个岩画点(有109处,193组岩画,共4050个图像),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游客如果沿江乘船观赏,能了解到古代壮族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内容,感受到骆越先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些极具独特画工的神秘图像,无不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作为令人赞叹的一大文化奇观,构成了崇左边境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品牌形象。
(二)丰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其边境文化对外传播添砖加瓦
崇左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过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和镇南关起义,留下了侬智高屯兵遗址、大小连城、平而关、金鸡山炮台、法卡山烈士陵园等名胜遗址,不仅凝聚了壮丽的边关民族革命历史文化,也构成了祖国南疆神秘的边塞风光。1930年2月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龙州起义爆发,成功创建了中国工農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与百色起义相呼应,铸就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无不彰显着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更为其边境文化对外传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
(三)浓郁的南疆跨国风情助力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
著名的德天跨国大瀑布位于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和越南高平省重庆县潭水社交界的边境线上。瀑布横跨中越两国,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景区主要包括:中越跨国山水景观、边关历史遗迹、跨境壮族风情及中越边境集市四个部分,具有迷人的南疆跨国风情。景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并接待游客,是《花千骨》《酒是古香醇》《本草药王》等多部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
(四)以天琴为代表的艺术文化成为其边境对外传播的新名片
天琴,又称“鼎叮”,是壮民族的一种古老的弹拨弘鸣乐器,同时也是骆越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主要流传于南疆的宁明、龙州县一带,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记载道:“天琴,壮族弦鸣乐器,弹拨类。主要用于一种叫‘天的文艺活动,故名。低音区粗壮厚实,中音区甜美圆润,高音区尖细紧张”,①是当地百姓进行祭祀、说唱及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必不可少的乐器。在琴声中,壮民族独特的民族艺术从山里走向都市,从民间艺术走向国际艺术舞台,使得天琴的民族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2016年9月3日,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十四届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大赛上,崇左市龙州县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凭借《唱天瑶》一举夺得原生态组金奖,使得龙州天琴成为一张以壮族文化为代表的新时代对外传播的闪亮名片。
二、当前崇左边境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近年来,崇左市以跨国文化旅游合作形式开展边境文化对外传播,并得到不断深化,先后与越南谅山、高平、河内等省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越边境旅游经济共同体和跨国黄金旅游路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崇左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大,知名度有望不断提升。在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边境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将开启历史新纪元。
(一)旅游资源独特,但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足
崇左边境文化旅游资源独特,风光秀丽,极具原始生态特征。但其文化旅游资源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观光型阶段,依然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状况,对外传播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有待于深度挖掘,同时缺少互动的文化体验模式。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为例,由于挖掘和推广不足,缺乏对特色景点与周边景区的互动研究,造成整体文化氛围不浓,文化+旅游的融合服务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能够辐射东盟文化圈的对外传播格局。
(二)文化旅游类型多样,但其对外传播的精品及产业链缺乏
虽然崇左坐拥丰厚的自然生态、红色历史、骆越文化等资源,旅游类型多样,但由于其景点分散、规模较小,加之开发模式单一,文化名片的塑造意识不强,尤其是对边疆文化特质的深层挖掘不够,导致文化精品匮乏。特别是在文化+旅游开发上表现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科学设计,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体验区,文化旅游产业链没能延伸,文化的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之本地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未能形成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从而难以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大品牌,旅游经济与相关产业缺乏有效互动与整合,最终使得对外文化传播的精品及产业链明显欠缺。
(三)对外传播的力度、营销模式与边疆文化魅力不匹配
放眼世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凡旅游胜地都有一个响亮的对外宣传口号,如享誉盛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使得桂林名扬四海,“四季如春”唤起了人们对春城昆明的无限向往。而崇左市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外形象传播口号,使其边疆文化资源的特质以及边境对外文化传播的精髓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加之现有的对外传播手段和模式比较单一且辐射面狭窄,创意不足,没有塑造成一个对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对外传播因此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崇左边境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一)找准定位,增加对外传播的精准投入
崇左市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对外传播时落实好各项文化政策保障,全面推进边境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可以制定口岸经济与文化旅游相协调的对外传播优化模式,打造边关风情旅游带、花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左江山水生态画廊等大型综合项目,围绕“大旅游、大发展”的对外传播思路,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片区,把崇左市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越边关风情文化旅游带核心区。
(二)创新模式,增强其对外传播魅力
对外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身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包装和策划上,应聚焦文化主线。针对红色资源,要把历史题材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针对人文景观,要以现代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把文物静态展示与文化风俗动态表演结合起来,以加深游客的体验和感性认识”。②例如,在着力打好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特色牌”方面,因为崇左是中国著名的“糖都”,宣传时可从到这里举行婚礼“一生甜蜜”的角度切入;又如,以崇左是“白头叶猴之乡”为由头,吸引年轻人到这里举行婚礼,寓意“白头偕老”;再如,崇左是中国的“木棉之乡”,到这里创业能祈求事业像木棉花一样红红火火。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口号和模式,有助于增加其对外传播的魅力。
(三)整合资源,打造对外传播的精品路线
在开展对外传播时,崇左市应加强自身文化品牌的资源开发,充分整合周边省市的旅游资源,扩大中外跨境合作范围,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推进边境文化的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融进去”。此外,还可采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联合开发的模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构。
(四)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彰显南疆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对外传播是旅游发展模式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宣传、营销的方式对南疆边境的整体文化形象進行策划和包装。应突出特色名片,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提升边境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以此更好地弘扬边境城市及革命老区经典文化。
1.密切协作,推陈出新。可尝试在“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的电视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平台开设边境文化介绍专栏,及时刊播当下文化与旅游的亮点,吸引受众注意力。还可通过拍摄高水准、高质量的形象宣传片,如《新崇左,心发现》《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在沿线各大城市的高铁站、机场、购物商圈、旅游休闲区等处的户外大屏幕反复播放,最大限度地扩大崇左边境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此提升边境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以节庆为契机,开展多样的对外传播品牌造势活动。文化是对外传播的灵魂,应借助举办壮族“三月三”文化节等各民族综合性的节日文化活动,在歌舞中潜移默化地推介南疆边境文化资源,将壮民族的歌圩融入浓浓的现代气息,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3.优化对外传播模式,借势升级服务平台。可加快建设崇左边境文化对外传播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信息平台,为中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信息服务。还可与美团、支付宝、携程网、去哪儿网、途牛旅游网、蚂蜂窝网等旅游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创建线上营销联动模式,实现便捷式对外传播。
(五)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对外传播的人才集群
当前研究崇左边境文化对外传播的学者还不多,因此建议:一是吸引各界文化名人、收藏家、艺术家等入驻崇左,营造浓郁的文化研究氛围;二是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的旅游管理学院或者与文化传媒企业加强合作,把特色景区建成文艺创作基地和旅游院校的科研与实习基地,为挖掘边境文化、老区红色文化和深度开发花山文化旅游资源储备专业型人才;三是加强对现有对外传播人员(如导游、文化传承人、新闻媒体记者等)的业务培训,拓宽从业者的思路和知识面;四是大力引进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对外传播的管理与实践人才。
(六)开创对外传播边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挖掘边境文化的对外传播资源时,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通过正确的定位开发与合理利用,打造具有文化品位、雅俗共赏的观感资源;二是遵循原真性保护开发。既立足现在,又有前瞻性思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开发;三是加强文化元素的民族融合。可多听取国际传播专家的意见,探究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之间具有的文化共通性,加深文化认同感;四是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对文化资源加以维护,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努力开创对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系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2017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广西民族地区负面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研究”,2018年度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校(院)级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主流媒体中的建构路径及传播效果研究”及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涉桂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前三个项目编号依次为:15EGJ001、17KYHZ052、2018PY02]
「注释」
①殷海山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民族出版社2011版,第191页。
②张春丽:《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5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