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话语霸权的消解与中国软实力的系统性构建

2018-10-31 14:47李怀亮
对外传播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力

李怀亮

一、中国软实力的新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然而对于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的成效,国内评价较为谨慎,国外评价则有贬抑之嫌。从国内来讲,党和政府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软实力对比“西强我弱”的局面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更多地看到中西、特别是中美软实力建设的巨大差距,更强调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如何学习西方的经验。从国际范围来看,虽然中国的软实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得到赞赏,但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绩还是对其未来发展,基本上持负面的评价。比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学的教授沈大伟指出:中国确实走向了世界,但只是部分。据沈大伟的调查:“中国的软实力及其文化在全球的吸引力仍然非常有限。”他进一步阐述道:“在中国寻求全球大国地位的过程中,已发现国际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领域,我们虽然见证了越来越多中国在国外的文化活动,但对全球文化潮流的影响很小。”①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在软实力上的投资和努力实际上鲜有回报。②有些人甚至更进一步预测,中国的魅力攻势是注定要失败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客观上说,中国软实力的建设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把它的前景看得那么黯淡,则未免失之偏颇。这里存在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的问题。如果按照西方标准来看,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的确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西方标准来套中国问题,就会得出“中国崩溃论”或者“中国威胁论”的结论,但实践证明这些结论都站不住脚。西方的学者在研究中国问题时往往很自然地会用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设计一个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来判断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未来走向,而不是把中国当成一个研究客体,深入研究该客体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这样就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特别是西方“中心-边缘”的思维范式,会习惯性地漠视“边缘”国家的历史,贬低“边缘”国家的影响。可喜的是,由于多极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世界秩序的深刻变化,原有的“中心-边缘”思维模式也在逐步消解,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实际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并不像这些国际学者所说的那么悲观。软实力理论是在大国博弈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倡导者约瑟夫·奈把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文化、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③从外交政策这个维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到来和世界格局的历史性深刻转变,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奉行的单边性“民主外交”政策,为世界和美国自身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越来越受到强烈的质疑。这种质疑不仅来自国际社会,也来自美國国内。随着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逐步清晰化,以民主为核心和旗帜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不再以推进全球民主为宗旨。这将会对美国既有的软实力内核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学者苏珊娜·诺塞尔说,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是“把民主和对世界的领导权放在了最后”。④威廉姆学院人文学教授苏珊·邓恩认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完全抛弃了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⑤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化的退潮,美国政府的软实力策略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以推动全球“民主”为核心和旗帜的美国软实力政策正在让位给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主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7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之后,BBC的报道引用研究全球化问题的专家的观点认为,“中国领导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符合人类发展大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亚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指出:“中国在全球化遭遇阻力和挑战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势在必行之举,符合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倡导。”英国国王学院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凯利·布朗说:“在全世界的眼中,美国地位有所下降,中国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习近平讲话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⑥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和平自主外交政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中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全人类的进步贡献了智慧和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世界各民族“美美与共”的理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必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西方话语霸权的消解

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不仅在军事和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而且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形成了霸权。人们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长期受到“西方中心”的支配和影响。正如美国乔治城大学查尔斯·库普坎教授所说,从十九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开始输出主权、管理、法律、外交和商业的欧洲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不仅主导了世界其他部分,使其黯然失色,而且在独特的欧洲价值和机制基础上建立起了全球秩序。欧洲人成功地把他们的地区性秩序复制成了全球层面上的基础性规则”。⑦也就是说,当代国际社会的制度和标准体系都是由西方扩展来的,西方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思想框架,我们只能在这个框架内,用西方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思考,西方的制度文明成为了现代性话语的唯一合法性来源。

在西方现代性话语霸权之下,西方具有唯一的“合法性”,除了西方之外的地方都被视为“其余部分”(the rest)。在西方的叙事话语中,“其余部分”历史上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被严重低估甚至视而不见,“其余部分”是蒙昧野蛮专制的代名词,需要用西方的文明标准去开发,不论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都只能用西方的模式去套改。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理论,采用二分法原则,把世界分成“中心”和“边缘”,把“其余部分”和西方对立起来,认为西方不仅代表了政治民主和人权,甚至民主和人权本来就是西方文化的本性,而非西方的“其余部分”则是倾向于专制的。西方中心主义构造了这样的元叙事:西方是进步的力量,是创新和启蒙思想的载体,西方在推动世界“其余部分”进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由世界秩序和西方话语的构建过程中,美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的理想主义和“美国例外”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方世界在“自由秩序”构建过程中,特别突出地强调了“自由、民主、美国理想”等“合法性”一面,“强调西方机构、所有权和文化吸引力等因素,而有意回避军事力量在当今世界秩序创建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⑧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如果没有对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武力威胁,如果没有美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武装颠覆其敌对政府,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强硬地推行其政治、经济的利益和标准,西方话语霸权的构建是不可想象的。

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其余部分”的崛起,如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南非等金砖国家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霸权的衰落、世界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西方的话语霸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反对恐怖主义、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网络安全等等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需要多边协作、共同努力。在这些问题上,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贡献者。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之内,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行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赏。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捐助国,是一个贡献者而不是搭便车者。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明显提升,“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空间将越来越大。

三、中国软实力的系统性构建

中国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贬抑者有之,赞赏者亦有之。不论如何,中国软实力的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不是一个偶然出现的事情,也不是孤芳自赏或零星散乱的现象,而是一个有思想灵魂、有行动计划、有平台机制、有内在逻辑的系统性构建。

在理念方面,中国提出了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强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面对人类发展特定阶段面临的复杂难题,集中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了包含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在内的全球治理新思路。在2016年10月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各国元首就加强政策协商、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贸易和投资等议题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在2016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要重振贸易和投资的引擎作用,增强自由贸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在2017年举行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由于世界经济下行,经济全球化逆转,一些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正在扮演着四重角色:利益攸关方、关键行动者、议程设计人和变革领航员。从杭州G20到瑞士达沃斯论坛,习近平主席站在全球人类发展历史的高度所作的这一系列深刻的阐述,既勇敢面对全球历史变革关键时刻的复杂挑战,又坚定了各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前景和信心,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构成了中国软实力的核心与灵魂。

制度和机制是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基础保障,思想和主张只有通过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保障,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力量。中国積极参与和利用现有世界体系,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中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目前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中国的贡献达到了五分之一。中国加入了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定。同时,积极推动国际规则的改革和调整,争取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发言权。习近平主席指出:“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由于既有体系的这种局限,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一起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些新的制度安排将有助于使中国的理念和主张落到实处。

在实践方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四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已达到500多亿美元。仅2016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18万个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朋友圈正在迅速扩大。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落实过程中,中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国际援助方面,中国在自身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的情况下,从1950年至2016年,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⑨在非洲,中国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战乱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依然盛行,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又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为国际社会吹来了暖风,带来了光明。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引领世界前进方向的思考,国际软实力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将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将更多国家汇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潮。

(本文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7AZD035)

「注释」

①Shambaugh, D. (2013). 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7.

②Nye, J. S. (2012). Why china is weak on soft powe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Vol.3,p.15.

③Nye, J. S. (2002).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48.

④Suzanne Nossel, ‘America First Puts Freedom and Leadership Last, CNN, 9:58, PM ET, Sun March 5,2017.

⑤Susan Dunn, Trumps ‘America First Has Ugly Echoes From U.S. History, CNN, updated AM ET, Thu April 28, 2016.

⑥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38655017

⑦Charles Kupchan(2013), No Ones World: The West, The Rising Rest, and The Coming Global Tur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52.

⑧Oliver Stuenkel, Post Western World, Polity Press, 2016, UK. P.3

⑨于晓葵、冯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光明日报》2017年3月2日。

猜你喜欢
实力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实力抢镜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VOL.06健身网红热辣性感实力圈粉!
巧学多练,提高实力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