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森·弗里德
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以下熟悉的情境:你和大家讨论开发一款产品,并达成所谓一致的预期,然后开始分头干活。几个星期之后,大家又聚在一起展示当初基于一致预期完成的产品,随后,你内心就会遭受到一万点暴击——这和你们当初讨论的完全是两码事呀!
你的第一反应是,当时他们根本就没带耳朵过来吧。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大家当时听得很清楚,但脑海中看到的却是另一种图景。我将这种现象称为“赞同错觉”。
问题在于:我们都认为彼此想的是一回事,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脑海中呈现的图景大相径庭。
早在2007年,我第一次意识到这种问题。当时,我们正在开发Highrise(一款面向小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分成两个小组,然后分解任务,说好中期碰下头。
但前提是,这就要求每个组都得知道中期到底是什么时候,以及到了中期,自己组负责的那一块应该开发到什么程度了。因为所谓“中期”并不真实存在,所以每个组想象的中期都不尽相同。
我们两个组并没有明确彼此的理解,而是形成了“赞同错觉”。我们仅仅用文字描述了开发方向,而不是一起看设计图,形成共识。多么痛的领悟!最终,我们几个月的活儿都白干了,不得不推倒重来。这一次,我们吸取了教训,制作了产品设计图,形成了共同图景前提下的共识,且努力方向也一致了。
可真相有时并非这么简单。在随后开发的第一款产品Basecamp时,我们也首先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图,分工的结果看起来也非常令人满意。但是紧接着,我们就自认为下次不用设计图也会做得很好,想着跳过一些环节,想当然地做,结果又是一次暴击。现实的教训面前,我想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现在,无论什么時候,只要是几个人一起合作,就会尽可能拿出比较形象的东西来看。并不是每次讨论都需要非常翔实的设计图,但至少要有一个草图。让每个人可以看到、理解并能够内化。正如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埃维(Jonathan Ive)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所说:“创意这种抽象化的东西非常脆弱,但一旦在我们之间形成共识,就像是醍醐灌顶!”
当你看到具体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会快速地清晰明了。你可以自由思考、头脑风暴、作出决策。当你最终粉碎“赞同错觉”,也就做到了真正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