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摘 要:基于绿色防控理念,重点阐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详细介绍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具体防控措施,促进水稻病虫害防控从过去的化学农药依赖型转为绿色防控方向,在保障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的同时,也能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起现代农业绿色种植新格局。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8.080
所谓的绿色防控指的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以减少化學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措施,且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是一种基于“绿色植保”与“公共植保”理念而产生的新型水稻种植理念,其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主的“三病”和以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为主的“三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在强化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农业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辅助的防控理念。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措施
2.1 降低虫源基数
为避免水稻虫害达到一定数量而发生病虫灾害,则首先应当想方设法降低稻田的虫源基数。特别是对于三化螟虫害,该方法尤为有效。由于三化螟是在稻桩内越冬,通过控制越冬虫源,对降低三化螟虫的危害尤为显著。具体可通过稻田翻耕,来杀死部分越冬的三化螟幼虫,再配合禽食、鸟啄、寒冻、干旱等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越冬虫源的数量。
2.2 选择抗性品种
选择抗性品种种植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在老病区,应当避免选择感病品种的水稻种植,在超级稻示范区,则可以加强对不同品种间稻瘟病的抗性差异调查,帮助筛选出优良的抗性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品种优选优育。
2.3 优化水稻种植结构
在水稻种植结构上,可以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比如,在早稻种植中,应当以中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晚熟品种为辅,以此帮助早稻避免第二代三化螟虫的危害。
3 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灯光诱杀、人工或机械捕捉、草靶诱杀黏虫等方式。其中,灯光诱杀方式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稻田放置诱虫灯,来减少稻田内害虫的落卵量。诱虫灯需连片安装,间隔2~3 hm2设置一盏,高度应距离地面1.5 m以上为宜,在害虫成虫发生期的傍晚开灯,次日天亮灭灯,且每隔3~5天清理灯内的死虫;人工或机械捉虫,则主要利用人工或者机械手段进行采摘虫卵与拔除水稻枯心团;草靶诱杀黏虫则是指按1∶2∶3的比例将酒、水、醋配置成糖醋液,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敌百虫,将其喷洒在草靶上,置于田间,能有效诱杀黏虫。
3.2 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稻田养鸭、害虫天敌防治以及生物农药防治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既能有效控虫又能增加收入的绿色防控手段。通过在稻田放养鸭子,利用鸭子来捕食害虫,同时还可减少养鸭成本。实践表明,稻田养鸭控虫技术对控制水稻螟虫、稻飞虱等具有显著作用。通常而言,早稻放鸭一般在5-6月,晚稻放鸭一般在7-8月。放养的鸭子应当适龄、适量、适度;害虫天敌防治手段则主要是通过保护害虫天敌,来减少水稻虫害。利用害虫天敌防治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农田污染,同时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生物农药防治则推广使用春雷霉素、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无公害生物农药来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其中,针对三化螟,则可使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对水稻黏虫,则可在黏虫卵孵化期喷洒苏云金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则可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则用春雷霉素。在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时要注意施用时间应当避开高温、干旱时段。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技术与喷施对口防治药剂。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能够有效杀灭种子上携带的虫源,以此达到减少水稻病害的效果。对于杂交稻种,则需使用25%咪鲜胺乳油 2000 倍液进行浸种 24 h,常规稻种使用25%咪鲜胺乳油 4000 倍液进行浸种 48 h。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另外,也可筛选一批广谱、高效的对口防治药剂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例如可以选用稻瘟灵、三环唑防治稻瘟病,选用丙环唑乳油防治稻曲病,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黏虫、三化螟等。
参考文献:
[1] 胡德辉,吴易雄,李族成,等.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1(Z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