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茂平
引言
近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说,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小正大”原则在行业内引起关注,本报由此分三期进行讨论。
“小正大”原则最后一个字是“大”字,广播电视节目在必须遵循“小成本、正能量”的同时,还有最关键一点,就是应该具有“大情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说,“大情怀”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努力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为节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而不是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
什么是同频共振的作品,以电视剧为例,31年前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是,30年前的《红楼梦》是,28年前的电视剧《渴望》是,20年前的《雍正王朝》是,17年前的《长征》是,12年前的《士兵突击》,10年前的《潜伏》,去年的《鸡毛飞上天》是。此外,如《大宅门》《亮剑》《奋斗》等一大批或具有家国情怀或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我们的共鸣,是谓同频共振,因而成为我们称之为经典的佳作。高长力司长所说的“大情怀”应该就是这样的作品。当然文艺创作艰难,不可能每部作品都能成为佳作,但是往这个方向前进,有高起点,具有“情怀”,是每部作品出发时应该有的初心。
广播电视节目在这些年可谓发展迅猛,也日渐多样。从综艺节目上讲,20多年前,《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的出现,使得纯粹、简单的娱乐走近观众,快乐、欢乐、开心等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这些节目丰富了观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笑声。此后,《超级访问》类的访谈节目,《幸运52》等益智性互动性节目,乃至《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出现,综艺节目愈发多彩。但是,渐渐地,为了获取更高的收视率,一些节目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快乐”了,开始在节目中加料,搞笑、恶搞、恶趣等东西开始侵入,从婚恋节目到明星真人秀,一些节目为了博取关注,渐渐出格,娱乐至上开始流行,节目中充斥拜金、情欲、无厘头等低级趣味,成为三俗节目。
沒有人不想把节目做好,但为什么一些节目跑偏,原因是没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而是经济利益开始占据上风。炒作、恶搞能获得高收视,制作方播出方获利高,广告商的投入回报高,这种三高确实很“迷”人,因而在迷惑下一些节目丧失了底线。同样,电视剧也存在类似问题,古装穿越、宫廷争斗、豪门恩怨乃至抗日神剧曾经一部接一部出现,格调不高,却占领市场,成为电视剧的怪象。
广播电视节目应该引领观众,而不是一味迎合观众。“小正大”原则强调“大情怀”,高屋建瓴地认识到小格局小情调的问题,节目不能陷入哼哼唧唧的浅吟低唱中,而应该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价值取向的引领者。
哪些是大情怀的电视节目呢?以近期为例,央视今年年初开始播出的《信,中国》就是大情怀作品。节目选出的50多组要读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时间跨度从建党初期一直到近五年。这些信件中充满了信念和力量。明星深情朗读这些信件,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进入当时场景,让人收获感动,油然而生爱国之情,可谓大情怀。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同样是志向高远的作品。它别出新意,将历史上的经典诗词经过现代的谱曲加工后,演唱出来。不仅“将古人的态度唱给你听”,而且“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节目中,74岁的陈彼得演唱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他说他想用这种演绎告诉八百年前的辛弃疾:你梦想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此外,陈彼得深情朗诵了艾青写于抗战时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大情怀。
北京电视台的《非凡匠心》也是这样的作品。大国工匠除了目前我国的航空航天高铁等方面的新时代新技术的工匠外,也包括很多继承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并且有所创新的工匠,《非凡匠心》寻访这些能工巧匠,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样是一档具有远见,具有魄力的节目。
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广播电视节目应该使人如处芝兰之室,受到熏陶,久而与之同香。节目志存高远,春风化雨,才能和观众一起,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