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急慢性疼痛管理方面的临床应用

2018-10-30 09:41戴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诊断

戴帅

【摘 要】红外热成像技术是通过检测身体表面温度的差异,用可视化图片来体现身体内的疾病或者损伤区,真正做到病痛可视化。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可以用于初期诊断或预后观察,还可以监测治疗过程的进展情况,用于疼痛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做到全方位对急慢性疼痛患者检测和管理。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急慢性疼痛;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0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疼痛的关注是越来越高,1995年WHO将“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2007年上海曲阳医院成立了上海第一家疼痛科科室,着手研究疼痛疾病的治疗与管理。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表现在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变化。目前引起疼痛的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引起机体受到的应激反应或躯体对运动、内脏植入后存在强烈的情绪,发生痛觉。痛觉是机体在受到伤害后的一种防御性保护反应,也是对机体受到伤害后的警告。然而机体内痛觉的报警系统是存在局限性的,对于癌症等疾病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6年来我们一直着力研究怎样去早期诊断疼痛和更准确判断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以及在疼痛治疗后疗效的观察,2010年引进红外热像技术后为急慢性疼痛管理方面又打开了一扇窗。

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是一种完全非入侵的检测手段,由于红外摄像头可以将光电效应转化为电磁信号,从而接收人体表面不同部位辐射的红外线,再经过计算机整理,在计算机屏幕上将回归为热图显示,用来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同时将电磁信号贮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软盘上,贮存的信息又可用彩色图形式在打印机中复制出来。然后根据温度的曲线变化情况,用以辅助诊断疾病和了解机体功能状态。机体产热与散热是保持生理平衡的,因机体内存在着体温自动调节中枢,如果这种中枢发生紊乱会导致体温发生变化。红外热像技术与常规的检测方法(如X线、超声波、C.T)相比优点:不用侵入体内,无辐射 ,无痛苦,不用接触仪器,快速定位病痛区域, 准确率高,跟踪病情发展,检查简单快速。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在急慢性疼痛管理方面的应用:

1.诊断。疼痛是属于神经系统发出的异常信号, 红外热像技术为疼痛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新型检查方式,让疼痛一目了然。凡是由于机体内组织热发生改变的疾病都可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查, 我们发现红外热像图的特征性改变与患者主诉、临床表现、体征以及与核磁共振、CT 等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均很高,可客观地提示疼痛的具体部位、存在范围和疼痛强度。医师经过分析红外热像图上异常的热源的曲线、走势及温差值,能够尽早的判断患者的疼痛部位、原因和健康状况同时制定全面的诊疗方案。3年来通过对3000例病人红外热图的分析发现:(1)炎症发生时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因此局部组织温度存在升高。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在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带状疱疹急性期起皮神经炎症反应,带状疱疹早期1-2天很多情况不会出现疱疹,但是在神经出口及分布区域红外热像可显示高温,可以及早帮我们鉴别是神经压迫损伤引起疼痛还是带状疱疹侵犯神经引起的炎症反应,避免误诊等。(2)血管病变:动脉血管狭窄,栓塞、供血不足时相应部位温度存在下降,热图上会显示区域动脉塞时相应部位出现体温下降,在热图上表现为冷区。由于动脉血管扩张会引起局部温度升高,如静脉炎。(3)神经系统损伤:相应神经支配部位出现降温。(4)急性软组织损伤:由于局部温度升高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5)慢性劳损:由于部分组织机化、纤维化、供血减少导致局部温度降低。软组织损伤是疼痛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红外热像技术在判断软组织损伤处于哪个部位以及哪个阶段(急性期或是慢性期)有其一针见血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红外热像的结果帮助病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6)陈旧性病变:由于部分组织机化、纤维化,局部组织供血减少,导致病变部位温度降低。(7)囊性病变:由于囊腔無血液供流,从而表现为温度降低。(8)脓肿:在急性期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脓肿中央部位在慢性期会出现低温情况。(9)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代谢旺盛,供血也较丰富,因此肿瘤在早期会存在局部温度升高,但肿瘤坏死期、钙化、合并囊肿时温度可不升高反而降低。

2.监测。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医学成像的新型技术,它将能够客观的分引出机体的状态特点及变化规律,将信息呈成像形式表现出来。只要有0.01℃的温度改变,仪器就可以扫描到,并以不同的颜色分布显示,可作为辨证的一项重要指标;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红外热像技术的微机处理功能可对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连续性动态跟踪检查和客观记录,对医师观察病情的进展趋势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于治疗前后的病变部位温度变化,及早、准确、客观的判断治疗效果和趋向,给医生提供了诊断疾病及判断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让病人可以主观看得到自己的疗效和病情。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是疼痛科最常见疾病之一,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可以发现在神经卡压后出现压迫局部的炎症反应出现高温,而在病变四肢出现神经损伤后的低温,从而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或者是神经损伤, 在射频椎间盘消融治疗前后除了在疼痛主观疼痛评分上可以看到疗效,早期在红外热成像上课以客观的反应疗效, 从红外热像上可以观察到,局部炎症反应的高温降低,而神经损伤后的低温可在1周—3个月内不同程度恢复 。

3.健康评估。健康体检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锻炼、参与保健的意意识增强而产生、发展的,虽然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迅速。中医学“防未病”、西医学“亚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疼痛科疾病中,早期预防是减少疼痛科疾病发病率的关键。而针对脊柱、关节、软组织的体检在目前几乎没有,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通过接收人体红外辐射的方式进行检测,弥补了常规检测手段的不足,可以用于通过温度的变化,在影像学没有改变的时候,发现早期的脊柱、关节、软组织病变等病变部位,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及早干预和宣教,大大降低疼痛科疾病的发病率。同时红外热像仪通过人体各部位温差提醒,加上中医基础,可以很清楚的分辨人体体质,查出发生功能性改变的部位,及时加以调理改善,让人体恢复最佳状态,这就避免了进一步向器质性改变的恶化。

疼痛科是一个综合学科,在疼痛科里对于急慢性疼痛的管理尤为重要,怎样让病人绿色检查、无痛治疗、全方位管理是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一生所追求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疼痛病人绿色检查和全方位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和研究,为患者和医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振和.红外热像技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 年4 月第6 卷第2期

[2] 张栋 李顺月 杜琳 宋晓晶 马慧敏 王淑友.疼痛客观评价的图像显示.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