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8-10-30 09:41吴雪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满意度

吴雪宏

【摘 要】目的:探析在护理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临床路径组,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予以常规组常规护理方法,临床路径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来看,临床路径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佳。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实现对患者肺功能的迅速改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73-02

前言:临床实践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若不能夠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病情进行抑制,会加速肺功能的恶化速率。加之急性加重期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极容易诱发患者死亡。因此,本研究分析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价值,现阐述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临床路径组,常规组23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96±2.41岁,其中,男13例,女10例。临床路径组23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9.03±1.79岁,其中,男11例,女12例。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用药干预、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

临床路径组:(1)应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状况的跟踪和评价,制定护理日程计划表,将慢阻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为患者及家属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对每一项护理措施进行具体阐释和说明。(2)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慢阻肺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患者对慢阻肺疾病有正确认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3)慢阻肺疾病大多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静养,由于自身运动量缺乏,使得患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为患者安排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的摄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4)护理人员应重视予以患者用药干预,针对痰分泌量较多的患者,应为患者服用氧化氨等祛痰药物,降低患者的痰液粘稠程度,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肺功能状况 临床路径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状况较常规组明显。

2.2 护理满意度 较常规组患者相比,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内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十分常见。受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影响,导致患者痰液的粘度增加,使得患者呼吸顺畅程度明显降低,进而引发肺部通气障碍。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通常将防控感染和消除炎症作为治疗的指导思想,辅助机械通气,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但容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

临床护理路径始终将患者舒适度作为护理的基础和核心,在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阶段予以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记录的各项数据,对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规范[2]。本研究结果显示,从肺功能指标改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有效性进行评价,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

结论:在护理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冬梅.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43-5144.

[2] 陈燕飞.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72-74.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满意度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