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胜 王广杰
摘要: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人际交流、人机互动的方式,进而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创业环境,探讨从“以人为本”出发,以资源融通、技术联通、政策沟通、渠道畅通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为载体,学校、企业、社会协同参与,更加开放、平等、协作、精准的创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创业环境 审视 构建 服务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际交流、人机互动的方式,进而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更发展成为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模式。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模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趋势,也必将进一步深刻地改变社会发展的模式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从全面、系统、开放、协作、共享入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创新创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全球性网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软硬件资源按照交往规则(协议)实现互联互通,没有“控制”与“中心”,只有“开放”与“互动”,谁更开放,谁的连接越广,谁的信息量越大、价值越高。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以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开启了万物互联、实时互动的大互联时代。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及未来发展时首先提出了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本意是: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业务,但你的思维方式要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如今,这个观点已被广泛认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的发掘,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际全面沟通为主要渠道,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途径。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互联网思维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平等、开放,在于去中心化;其二,协作、分享;其三,便捷、透明。有鉴于此,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和服务也要从传统的多层次、管制型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
二、当前创业环境分析
(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人际互动、人机交互更加高效便捷,有力促进了创业环境改善,帮助创业者互联网创富。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达3699万人,大多数为90后,他们熟悉互联网的应用、视野开阔、崇尚平等交流,而互联网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传统社会不可比拟的资源支持和环境条件。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改变了过去凭借个人阅历、原始积累、人脉关系创业的创业环境。海量的视频资源、强大的搜索功能、便捷即时的交互方式使大学生依托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能力、数据能力、资源共享的能力。随着互联网进入免费商业模式,带宽、存储、服务器等基础要件都无限指向免费;5G时代面向大规模用户的音频、 视频、图像等业务急剧增长,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会极大地影响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服务质量;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去中心化,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越来越多的应用终端和平台开始对外部开放接口,使得很多创业团队和创业公司可以基于这些应用平台进行创业。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支持网络创业的平台发展迅猛。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渠道,互联网金融以其及时性理财、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优势,备受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青睐。
(二)以互联网思维审视当前创业环境
近几年,中央连续出台重大政策支持创业。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迅速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纷纷采取举措鼓励、支持创业,创业环境日趋成熟和完善。但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创业环境,尚存在如下问题。
提供创业服务的机构和组织林林总总,呈现出“小、散、乱、多”的特点。党委、政府各部门如组织、人事、工商、金融、税务、政务服务,包括街道、社区纷纷出台各种帮扶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人力资源和就业保障部门开开设了SYB(即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KAB(即Know About Business,意为“了解企业”)等免费培训服务。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难免政出多门,有的部门之间搞封闭,出现政策不配套、政策打架,或者“一厢情愿”的创业支持服务;缺乏实地调研,没有与创业者充分有效的沟通,出台的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解决创业者困难;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设的创业园区、科技园、孵化园、孵化器、众创空间在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丰富、便捷的服务的同时,也存在“僧多粥少”的状况,为政绩业绩“抢”创业团队入园,有悖于开放、共融的互联网思维。
各种基金向创业者伸出橄榄枝,实际投入时却只听雷声不见雨;创业贷款多以授信高、放款快、月息低为看点,看似门槛低,实际很难拿到钱;风险投资(VC)更多关注于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发展初期、扩充阶段的企业,真正同意参股、签约的不到全部申请项目的0.1%,难以惠及一般创业项目;与此同时,天使投资环境不健全,天使投资文化氛围不浓厚。中央和国家层面对创业企业、创业孵化器、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地方落实中遭遇“梗阻”,尤其是部分地方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没有稅收优惠政策。
从创业者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更加年轻化、“轻资产”、平民化,但也存在选择性障碍和常识性错误,反映出他们数据能力的不足、社会阅历不够等问题,缺乏引导的积淀。
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高校。为支持大学创业,各高校纷纷出来鼓励支持政策,设立创业课程并计算学分,建立创业导航站、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但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但是“第二课堂”的色彩较重,没有实质性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导师来源渠道单一,由高校教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兼职的多,没有创业经历,很多属于没有下过水的“游泳教练”,导致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来自企业的导师没有对创业进行提升和总结,容易囿于个人体会和认识指导创业,知识不系统,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创业环境脱节。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互联网思维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市场、行业和企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借鉴互联网思维的模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一)创新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财政部门、学校要安排预算、成立创业扶持基金,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按照“方便创业、灵活多样、覆盖风险”的放贷原则,创新适合创业者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信贷模式。如创新小额创业贷款的担保方式,采用自然人担保、法人担保方式,扩大可用于质押、担保的财产范围(如专利权、独家代理权、林权、资源使用权、农产品期货等);也可以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信贷+保险”等多种方式,对创业小额贷款进行担保;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建立健全创业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银行保险业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保证合规和风险管理到位的情况下给予政策性支持,完善考核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支持设立创业投资组织,尤其要支持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团队、天使投资基金、孵化器形式的天使投资、投资平台形式的天使投资,逐步形成从天使投资到中、后期风险投资的完整的、流水线式的风险投资体系,使创新创业企业从种子期、导入期到成长期、成熟期都能获得有效的帮助。
(二)完善“以人为本”的商事服务体系。在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新商业文明,积极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改革,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的推行应用方便了大众创业。同时,在创业企业退出机制方面也需要制定相应简化流程,防止出现和及时关闭僵尸企业。切实落实对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办公用房、用水用电、网络等软硬设施建设给予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推广企业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制定针对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整合互联网技术服务体系。政府主动扩大数据开放共享,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建设在线天使投资平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咨询、谈判、视频会议答辩,在更大范围上帮助创业者与天使投资人交流、在线交易。积极推行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在线教育,推进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四)构建友好、全面的环境服务体系。各级政府是创业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者、政策引导者和居中协调者,要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官、产、学”共同完善和提升创业环境。要制定有利政策,鼓励为创业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天使投资文化氛围的形成;完善法规,为天使投资退出渠道的缺乏和天使投资相关法规;以区县、高校为单位,建立创业人才库和项目库,并实现区域联网。支持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发展,提供休闲办公的投资交流环境,设立天使投资平台实体场所,使得投资人可以近距离了解创业者,也可以在同一天中多项目多投资人沟通,方便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寻找自己的理想目标。修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
(五)打造完善、精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立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具备企业家精神、创业者资质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核心课程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注重对创业者尤其是本校创业学生的跟踪、咨询、指导和研究,完善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案例+实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导师的培训和分类管理。技术型的导师主要培训指导创业者如何评估市场机会、分析自己的赢利模式(商业模式)、风险控制等,从而撰写详实可行的商业策划文案。这类导师需要提升数据意识和数据能力,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帮助创业者进行有效的分析测算。实践型导师自身具有创业或企业管理经历,可以利用其实战经验帮助创业者应对融资、选项、选址、营销等诸多实际问题。此外,在创业课程实现方式上也要大力推进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等教学方式方法。
综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大愿景,需要资源融通、技术联通、政策沟通、渠道畅通的创新创业环境,更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基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思维参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5):102-105.
[2]谭皓.日本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中小企业,2017,(08):76-77.
[3]胡程程,胡滨.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长江丛刊,2018,(01):231-2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6.
[5]严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J].教育研究,2017,(09):70-75.
[6]徐小洲,倪好.面向2050: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愿景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01):53-56.
[7]秦炜炜,洪晔,马艳芸.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动因、挑战与路径[J].中国高教教育,2018,(3/4):60-62.
(作者简介:[1]康胜,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专业:法学,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2]王广杰,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专业:土地规划,研究方向:资源评价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