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风俗研究

2018-10-30 10:35付淑华
祖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风俗诗经类别

付淑华

摘要:到《诗经》的时代去解读先民生活的风土习俗,探究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再现历史的细节和真实,领悟先民们结合了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智慧。本文选取了其中五个类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诗经》 风俗 类别

《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集约农业已经很发达的农业文化时代,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个故事,三百种风情。梁启超先生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孔夫子亦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诗经》。《诗经》就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民俗等社会生活。

《诗经》中究竟反映了怎样的风俗内容呢,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诗经》中的风土习俗的探究,去接近质朴粗犷的远古世界,去还原那人类初萌的年代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庐,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味那一份深埋历史长河中的雅致与美好,这是《诗经》的永恒魅力。

一、农耕习俗研究

我国先民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农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而自给自足则是农业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并且形成了“民以食为天”的朴素信仰。

(一)时序节令

以史诗般的气势来记叙农家的劳作和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当属《诗经·豳风·七月》。它以月令起兴,颠倒错综,亦实亦虚,贯穿全篇,于是诗既有序又无序,既散漫又整齐,仿佛在讲述一个家族一年中的故事,又仿佛这故事原本就属于周而复始的一年又一年。

此外还有“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正月里把农具修,二月里忙着下田头。“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三月里修桑枝,把圆的方的斧头都拿出来。“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吱吱叫,“八月剥栆,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等,先民时序节令的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

(二)耕种方法

西周之初,土地仍是国有,《诗经·小雅·北山》的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种田制的写照。《诗经·周颂·思文》中的“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界尔,陈常与时夏”意为:留给我们麦种,天命充民供养,农政不分疆界,全国普遍推广。可以看出当时农业之大概。

《诗经·周颂·臣工》中的“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对此《尔雅·释也》有明确的解释: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菑即第一年休耕长草,以助地力的恢复,新田即第二年清除草木复垦圩田,畬即第三年整治成熟,继续利用。这表明三年一周期的休闲耕种制度已经出现,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三)作物种类

《豳风·七月》中有“百谷”之称,《诗经》中所记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但大多数是同物异名或者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总的来说,它们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只有六七种,就是粟、黍、菽、麦、稻、麻。其中,粟和黍是最重要的,从原始氏族社会到西周,它们一直是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人们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还有瓜、葫、桃、枣等各色水果。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八月剥枣,十月获稻”“麻麦冡冡,瓜瓞唪唪”。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先民在西周时已经可以用桑、麻、葛制作衣物,种桑养蚕是统治者非常重视并大力提倡的事情。桑、麻和葛在《诗经》中随处可见。

二、婚恋习俗的研究

《诗经》有三分之二的篇目是表达男女之情反映婚姻恋爱情歌,从这些情歌中我们足以了解周代婚恋习俗于民俗。

(一)婚礼制度

周代有一套完整而隆重的婚礼仪式,据《礼记·昏义》说:昏仪者将结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仪也。因此,婚礼的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的婚姻过程后,还有:

合卺,《礼记·昏仪》讲:“共牢而食,合卺而醴”

拜舅姑,《礼记·昏仪》讲:“夙兴,妇沐浴以俟见”

庙见,《仪记·士昏仪》讲:“妇入三月,然后庙行”

这三步礼仪完成后,婚礼才是完满,新娘正式成为男家人,取得“妇”的地位。

随着西周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封建礼教、封建意识都渗透到民间的思想道德观念,婚姻也因此被深深打上封建礼教的烙印,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正如《诗经·齐风·南山》中的“娶妻之如何,必告父母.....娶妻之如何,匪媒不得。”

(二)《诗经》中的爱情

《关雎》作为“风”之始,是一篇两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间恋歌,全诗描写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心仪已久,对她的爱慕之情与日俱增,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伴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致,又知所当止。《邶风·静女》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的活灵活现。《卫风·木瓜》《郑风·蘀兮》都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的色彩,一种是互赠定情之物,表达爱慕,一种是邀歌对唱,表白心迹。《郑风·野有蔓草》描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却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诗经》中的爱情,或热烈奔放,或浪漫清新,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世界,都是人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爱情,真正是千古绝唱。

三、服饰风俗的研究

《詩经》305篇中,涉及到当时的服饰及相关民俗的就有65之多。《诗经·绿衣》中的“绿兮衣兮,绿衣黄星,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可以看出当时的衣服已分上衣下裳两部分构成,《诗经·东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葛覃》中的“薄污我私,薄漧我衣。”其中的“私”指的是内衣,后一个“衣”指的是外衣,由此可见,衣服不但有上衣下裳之分,还有内衣外套之别。《诗经·羔裘》中的“羔裘豹祛”,人们已经做裘衣保暖。而服饰质料的精美粗劣,同时体现出地位阶级的差别,贫困百姓只能穿粗劣的褐衣单衣,而绸、锦、皮、裘等衣料做成的衣服则被贵族所独占。从这里也能看出周代礼制的影子。

四、酒习俗的研究

《诗经》中列举的酒类就有醴、春酒、旨酒、清酒等近十种,酒是这个时期调和人际关系、人神关系重要媒介。

《郑风·女曰鸡鸣》中的“戈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夫妻二人品尝美味佳肴,饮着美酒说悄悄话,甜蜜和谐,情如酒一样使人陶醉。“我有旨酒,以乐嘉宾之心。”社交宴饮肯定离不开酒,君主礼贤下士,美酒酬知己等,酒中盛情洋溢,情真意切。《小雅·楚茨》中的“以为酒食,以享以祀。”酒表达着对神祗和先祖的敬畏。另有《小雅·大东》《小雅·北山》《大雅·荡》《大雅·抑》等借酒及酒器来评论政治,以统治者的纵酒失度来抨击政治紊乱、人欲横流、君臣昏庸。总之,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浆中亦倒映出绚丽的民俗文化风貌。

五、休闲习俗的研究

从《诗经》的相关诗篇来看,当时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主要有田猎、踏青、游泳、垂钓、聚会歌舞、射箭、投壶等方式,以户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

《溱洧》展现的就是一副富有情趣的仕女游春图。郑国三月上巳,男女青年相聚在溱水、洧水之滨,尽情欢乐,相互戏谑,互表衷情,生动再现了当时郑地的风俗。

《卫风·竹竿》,王先谦说:“淇水卫地,此女身在异国,思昔时钓游之乐,而远莫致之,此赋意。”钓鱼荡舟的确是当时人们特别喜爱的娱乐活动。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历史文化风貌的具体写实,它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副情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先秦历史画卷。而作为上古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的风俗活动远非本文所写的这些,因此关于《诗经》风俗主题的研究尚有待开拓。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要籍解题及其读法[M].北京:中华书局,1936.

[2]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中华书局,1979.

[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卷一卷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5.

[4]周蒙.诗经民俗文化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5]徐华龙.国风与民俗研究[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6]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

[7]辛然.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蔡景仙.詩经[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9]赵雨.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风俗诗经类别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红楼风俗谭》
跟踪导练(四)4
服务类别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别5种常见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