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兰
【摘 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12-2016.12期间收治的84例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接受肺结核药物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L)指標均显著上升,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损害(P<0.05)。结论: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会加重肝脏负担,损伤肝脏功能。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肺结核;乙肝病毒;肝损害;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 R322.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61-01
结核病主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是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致病菌可侵袭全身多器官和组织,肺部感染几率最高,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结合感染。患者感染该病后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当患者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或患者抵抗力降低时会出现临床症状,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咯血,随病情进展会导致胸闷,严重者发生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由于该病传染性较强,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影响,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临床结核并发乙肝的患者较多,目前该病主要应用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均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2]。因此文章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12-2016.12期间收治的84例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符合肺结核伴发乙肝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84例患者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范围34-61岁,平均(48.41±1.56)岁。
1.2 方法 遵医嘱给予常规抗痨治疗,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进行化疗,在此基础上应用乙胺丁醇治疗。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异烟肼片(批号:国药准字:H44020699 规格:0.1g/片),用法用量:温水吞服,0.3g/d。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利福平胶囊(批号:国药准字:H44020771 规格:0.15g/粒),用法用量:温水吞服,0.45g/d,结合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维持计量<1.2g/d。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吡嗪酰胺片(批号:国药准字:A14202072223 规格:0.25g/片),用法用量:温水吞服,1.5g/次,1次/d。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乙胺丁醇片(批号:国药准字:B14202002553 规格:0.25g/片),用法用量:温水吞服,0.75g/次,1次/d。
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健康状况,监测病情变化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若发生发热、恶心、厌食等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肝功能情况主要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L)的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变化情况 接受肺结核药物治疗后患者ALT、AST、TB-L指标较治疗前均上升,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损害(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指的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没有爆发大的疫情,但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较强因此临床仍有不少肺结核患者[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源包括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等,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体传播以及性传播[4]。乙肝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6周-6个月,由于患者免疫状态以及病原体数量、毒性以及种类不同,因此潜伏期也存在差异性。患者可出现失眠、恶心、厌食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最终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5]。如何改善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是临床治疗肺结核伴发乙肝患者的关键,目前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常规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一定影响。
文章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ALT、AST、TB-L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乙胺丁醇能有效清除细胞内外结核分枝杆菌,抑制耐药菌株的生产,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对肝功能的损害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脏组织受到长期隐匿性和潜在性的损伤,肝脏血液灌注受到影响,生理活性因此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抗结核药物的清除率和清楚速度,因此患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应用肺结核并发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时会损伤患者肝功能,ALT、AST、TB-L指标显著上升。
参考文献
[1] 凌云涛,陶臻.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8,33(3):399-401.
[2] 曹慧.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5):925-928. .
[3] 冯赟.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预防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2):367-370.
[4] 卫安娜,方怡,梁国添, 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9):1556-1559.
[5] 李雪梅.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并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价值[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5):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