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公司叩晌港股大门

2018-10-30 10:23陈芬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物科技生物医药港股

陈芬

对于初创期的生物医药企业,港交所新规虽在财务指标方面没有限制,但也设定了一定门槛。

最近,赴港上市的绿色通道打开后,生物科技公司掀起上市热潮。2018年下半年,港交所将迎来一批生物医药科技企业。

7月20日,歌礼制药(01672.HK)开始新股申购。此前的明7日晚,港交所披露了生物医药企业——歌礼生物的上市文件,这是4月30日香港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后,首单生物医药赴港IPO。7月10日,港交所再次公布歌礼制药有限公司的聆讯资料。

除歌礼生物外,国内医药企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盟科医药、康希诺生物也递交了_上市申请,另有消息传出亚盛医药、复宏汉霖等也欲计划赴港上市。7月3日,美国医药公司AOBiome也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书,成为新版《主板上市规则》发布后另一家未盈利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

“毫无疑问,香港资本市场将迎来生物科技发展的新时代。”5月23日,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网志中这样说道。

修订新规

为初创期的生物科技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是港股市场在“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改革外的另一新规亮点。这次从4月30日开始实施的新规,是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改革。

4月24日,香港交易所发布新修订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宣布从4月30日开始,正式接受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申请香港主板上市。另外还公布了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而此次新规中,关于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条件,也作出明确规定,允许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此前的2月23日,港交所发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进行公开咨询。咨询中,港交所建议修定《上市规定》以促进新兴创新产业公司,包括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提供适当投资者保障的前提下,为生物科技行业提供独特的集资平台。3月,港交所召开届生物科技峰会,港交所与四家主要生物科技行业组织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期望借此支持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

4月21日,港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在北京举行《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表示欢迎对方市场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场申请挂牌。某券商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港交所的改革新规对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形成利好,接下来或将带动其不断登陆港交所。

5月23日,李小加解释了港股为何要向生物科技公司敞开大门,他表示“一般来说,没有收入的公司都处于高风险的早期发展阶段,投资者很难有可靠的标尺来判断公司发展前景和投资风险,所以我们以前的上市规则不接受没有营业收入的公司来上市。但是,生物科技公司比较特别,因为它们的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过程都受到国家医药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它们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清晰明确的监管标准和尺度,这一特点使得生物科技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提供财务指标以外的清晰具体的披露,供投资者来判断投资风险。”

叩响港股大门

总部位于杭州的歌礼生物,成为港交所修订的上市规则生效7天后,首个“吃螃蟹”的大陆企业。这是一家一体化抗病毒平台,专注抗HCV、HIV及HBV同类最佳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戈诺卫、拉维达韦是临近商业化的产品。歌礼生物产品线主要集中在抗病毒、癌症和脂肪肝三大疾病领域。其中,最大优势是针对HCV引起的丙型肝炎的研发药物。根据7月10日提交的聆讯资料,IPO募资将用于核心产品线的持续研发、临床推进,以及戈诺卫、拉维达韦的商业化。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上市申请文件中看到,歌礼生物的风险揭示认为,未来几年的财务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戈诺卫、拉维达韦的成功和销售,以及在监管批准、商业化、专利保护等方面存风险。

对投資者而言,歌礼生物的药物研发临近商业化,在投资层面已经是接近成熟企业。但对于生物医药公司来说,有其特定风险,研发是否成功将决定其功成,从而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亦或身败损失惨重。为此港交所在这类公司股份代号结尾加上特别标记“B”,向投资者提示风险。

继歌礼生物之后,6月6日,华领医药递交招股说明书,成为第二家无营收申报港股IPO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华领正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药物Dorzagliatin(或称HMS5552)。

6月28日,盟科医药、信达生物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来自上海的盟科医药专注于耐药菌所引起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的研发,以改善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成立于2011年的苏州企业信达生物则是国内首家提交肿瘤药物PD-1上市申请的企业,其研发的肿瘤药物PD-1信迪单抗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7月17日,致力于疫苗研发领域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信里昂证券。

对于初创期的生物医药企业,港交所新规在财务指标方面没有限制,但是设定了其他门槛。包括:预期市值不能低于15亿港元;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核心产品临床试验已经进入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上市前获得过来自资深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

以上提到的门槛中,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IPO时必须拥有一名资深投资者和提供相当数额投资的要求,成为参考标准。数据显示,生物医药行业也确实获得了资本大量加持。根据ChinaBio统计数据,从2015年到2017年30个月中,投入到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资金达到120亿美元,是同期中国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总集资额(450亿美元)的26.7%。报道称2018年至今,共有包括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在内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

上市申请文件显示,信达生物制药此前共完成5轮融资,涉资5.8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淡马锡、国寿、平安以及财政部、工银瑞信投资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

避免扎堆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公司由于研发投入大,进入临床应用时间久,商业回报慢,亏损是高频词。以AOBiome为例,这家专注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治疗研发的美国公司,截至2017年底,年度收益为259.5万美元,同比增长35%;年度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扩大86%至11697Y美元,累计亏损达到2900万美元。又如信达生物,2017年亏损7.16亿元人民币,2016年亏损5.44亿元。而创办于2013年的歌礼生物,同样仍未有销售收入,这也为其上市估值带来难题。

显然,港交所对于拥抱生物医药公司既有美好预期,也存一定担忧。“最希望看到的是市场稳步发展、细水长流,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公司一拥而上、扎堆上市,投资者不加思索爆炒这些生物科技新秀的股票,透支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最后一旦有什么消息刺破股价泡沫,断崖式的股价暴跌会令投资者损失惨重,更令市场对生物科技望而生畏,只余一地鸡毛。这样的情景在美国、欧洲和台湾都曾经上演过,暴涨暴跌不仅背离了我们想让投资者分享生物科技成长红利的善良初衷,也会对香港来之不易的生物科技孵化环境带来伤害。”

无疑的是,最初上市的这批生物科技公司,其市场表现将影响市场长远发展。相较之下,美股流动性、企业估值更高,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看似是更好的选择。但中国医药监管的推进,以及南下资金增多,以及两地市场的彼此了解都更好地推进了医药企业在港股上市的热情。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与国际标准、生产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通过港股IP0从而推进研发进程,促进药企和行业发展是市场所希望看到的。

猜你喜欢
生物科技生物医药港股
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蜂之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