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7月12日,港交所8家公司同时上市敲锣,有人戏称,锣都不够用了。这样一种情景,让以融资为主业的A股很难堪。
最近一段时间新经济公司扎堆上市,被港交所天天刷屏已经没什么可奇怪的。今年在港交所完成IPO的企业数量创下历年来新高,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8日,今年港交所已经迎来了131家企业IPO,同比增长48.86%,而同期,A股共有68家公司IPO上市。
为何出现“扎堆IPO”
为何今年港股市场出现“扎堆IPO”,主要是因为修订后的港交所《上市规则》于4月30日正式生效。具体来看,为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港交所针对同股不同权架构、第二市场上市以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出改革新政。天风证券分析师何翩翩表示,新政实施后港股市场开放度较高,更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新经济企业上市和融资需求。随着更多新经济公司加入港股并带来国际市场更高关注度,港交所有望取代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成为内地新经济公司境外IPO首選市场。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章晓洪认为,H股全流通试点也使得赴港上市吸引力增强,
在港交所敲锣的齐屹科技人士表示,港交所对上市企业限定的财务标准相对宽松,公司自2017年年底开始筹备香港上市事宜,4月递交申请,12日挂牌交易。内地家装市场与美国差异较大,与赴美上市比较,公司的商业模式在香港市场更易获得认同。
普华永道6月底发布的《独角兽CEO调研2018》显示,共有101家超过13个行业的内地领军企业高管参与调研,65%的企业未来两年有上市计划。
泰合资本创始人郭如意指出,券商投行跟企业老板们吹风说,能今年上不要明年上,能7月份上就不要等到9月份上。多公司急于早日上市发行价或能看出些端倪。据记者统计,今年港股IPO企业发行价普遍较低,131家IPO公司中,78家公司发行价低于1港元,占比60%。
毫无疑问,2018年将是属于新经济企业的上市年。小米、美团、找钢网、宝宝树等备受瞩目的明星公司相继宣布或已经登陆港股。德勤预计,2018年下半年,香港资本市场过半的融资总额将会来自新经济企业。
2018年上半年,位于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的港交所人流如织。约四五百平米的观礼大厅,迎来送往一批来自内地的互联网新贵。而在港交所之外,更多的公司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路演,以争取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服务的一家公司在香港中环路演,他们上扶梯时看到对面扶梯上下来一个认识的创业者在路演,等电梯的时候,又碰到另一批熟人在路演。”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郭如意说。
实际上,这股热潮从2017年下半年便开始酝酿。
王颖在一家知名中资券商做IPO保荐业务。
从去年6月份开始,她所在的团队密集收到大批内地公司赴港上市的需求。从去年到今年初,她的团队接了约10个项目,团队成员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在过去行情差的年份,或许一年只做得了一个项目。
“这种疯狂,我们十多年来都没有见过。前几年市场差,都没争隋做。今年所有人都A同时做五六个项目,要累死了。”王颖说。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现在上市估值较低,但上市融到钱总比没有钱好,上市后可以建立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也是这些企业的初衷。
沪深交易所很难堪
按A股很多投资者的传统思维看,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大扩容将给港股二级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肯定会大跌,至少A股就是这样。结果,7月12日,一天上市8家,当天恒生指数还上涨了0.6%,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有意思的是,港股今年新上市的公司大量的破发,整个港股市场没有丝毫影响,也没有影响到后续上市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
股市本来就应该是投融资双赢的市场,是一个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场所,如果这个市场是健康的,它是不怕IPO的。港股市场之所以能在如此密集的IPO之下不受影响,主要原因就是恒生指数处于一个相对上涨的牛市,上涨的市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放眼全球,一个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互怒互杀的恶性循环,港股如此。
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中,IPO本身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好公司来了对指数影响不大,而且有影响基本都是正面的,坏公司股价跌下去了也一样,市场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审核体制下放出来的稀有物。于是,一大批需要融资的,需要在资本市场露脸的,需要利用资本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司蜂拥而来,股市成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流动性提供优质投资资源的渠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银行”。银行业务就是只有借与贷,关投资什么事?
于是,香港还变着法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来上市,还专门在今年发布新版《上市规则》,希望吸引更多优质的有潜力的但与老的上市规则不符的新兴产业公司。新版《上市规则》的主要变化是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小米就是这个新版《上市规则》颁布后首支同股不同权的新股。
A股发行节奏再调整
在港交所投融资双赢高歌猛进的时候,A股市场开始趋缓趋严。受政策影响,大批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案例数量环比下降43.1%,募资规模环比下降12.32%。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A股市场IPO的审核逻辑很大程度上是鼓励大型独角兽企业快速上市,中小企业IPO审核节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因此众多中型公司选择香港作为新的资本市场出口。
与此同时,银行IPO以及其余大盘股IPO发行节奏有加快的迹象。其中,就在近期,作为大盘股IPO代表的中国人保已经成功过会,而获得IPO核准批文,也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股市多年来似乎难以摆脱一个魔咒,具体而言,即当市场深陷低迷,乃至处于非理性下跌之际,国内IPO被迫降速乃至停发。当市场重新激活,乃至逐渐走出低迷状态势时,IPO却再度重启。IPO本应是市场自发的产物,在A股市场却成为调节指数的工具。
实际上,自A股市场实现IPO发行常态化的运行格局之后,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惯性现象,然而,纵观最近一段时期,A股市场因股市环境恶化,而采取了IPO减缓发行的举措。
实际上,对于高速IPO的发行现象,并非简单核准发行某家企业IPO即可完成任务,而紧随其后的,还将会面临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批量限售股解禁问题以及上市公司质量水平差异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给予妥善处理,可能将会增加后续市场的未知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