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霞 ,窦丽雯 ,柴 芹
(河北省人民医院, 1. 麻醉科; 2. 心内科; 3. 手术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压疮也称褥疮,指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因压力、复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于骨骼突起处的局限性损伤,手术患者因在较长手术时间内保持固定体位而好发术中压疮,且多发于术后1~3 d[1]。目前手术室护士普遍缺乏压疮防范意识,压疮风险评估能力较为欠缺,同时术中压疮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术中压疮较为多发[2]。常规压疮风险评估在临床判定压疮风险中存在一定的漏判率与误判率,故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风险评估能力是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3]。2014年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颁布《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为中国医疗临床压疮评估与护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及方案。本院共有19间手术室,年完成手术量12 000余台,2017年本院正式成立压疮护理小组,并对护理人员实施强化培训,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压疮风险评估管理能力,降低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手术室患者资料纳入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老年手术患者2 56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 489例,女1 07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3±6.5)岁; 随机抽取2017年1—12月老年手术患者2 86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 597例,女1 265例,年龄61~77岁,平均(68.6±6.9)岁。2组老年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由各手术室护士采用常规压疮风险评估。观察组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在分级管理模式下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① 建立压疮护理小组。由本院手术室副护士长1名、换药室副主任医师1名任压疮护理小组组长,共同负责压疮护理小组的组建、培训及质量控制等工作运行,由手术室副护士长负责压疮管理日常管理、质量控制及教学管理工作。本小组换药室副主任医师为国际造口治疗师,具有丰富的压疮评估实践经验,具体负责压疮危险因素及压疮风险评估培训。同时,于全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中选取6名压疮指导护士及19名各手术室压疮负责人作为压疮护理小组成员。压疮护理小组成员遵循“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原则,压疮指导护士护龄≥5年,各手术室压疮负责人护龄≥3年,且小组成员均通过压疮知识笔试及组长考核,在考核合格基础上择优选用。②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结合“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及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16年更新的“压疮分级指南”[4], 制定压疮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压疮危险因素识别、压疮风险评估表的正确使用及不同压疮风险分级诊断、术中发生压疮的护理要点等。护理小组定期分批组织(每隔2个月组织1次)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知识培训。③ 压疮风险评估。护理人员需正确采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包括营养状况、活动力、移动力、摩擦力、剪切力及潮湿等方面内容,总分6~23分,得分越低,则术中压疮危险性越大,本研究结合预实验及相关文献研究,将患者压疮评估分为4个危险等级,得分16~20分提示轻度危险, 12~<16分提示中度危险, 9~<12分提示高度危险, <9分则表明极度危险。轻度、中度危险患者由本手术室压疮负责人监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防范压疮风险,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上报相应压疮指导护士。对高度、极度危险患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上报压疮指导护士及压疮小组组长,造口治疗师在接到上报后8 h内到患者所在科室进行床边诊断并提供相应处理方法,由手术室压疮负责人动态监测皮肤状况及压疮风险。④ 压疮评估方法。各手术室患者均由压疮负责人采用自制压疮风险评估表对压疮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营养指标、术式、手术体位、手术预计时间,采用Braden风险评估表[5]对采集信息进行压疮风险综合评估,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⑤ 压疮预防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对轻度、中度危险患者,在体位安置及挪移患者过程中,注意避免患者皮肤与手术推车、手术床产生摩擦。术中安置体位前需检视患者皮肤状况,保持皮肤干燥,尤其要注意患者骨骼凸起处皮肤的保护。患者体位固定后应避免其他物品压迫损伤皮肤[6]。高度、极度压疮危险患者,在执行上述预防措施外,术中在不影响手术进行的前提下,手术室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受压部位轻度按摩,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坏,避免皮肤、皮下组织出现缺氧、缺血,防止压疮。术中应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体温及术中出血量过度等压疮高危因素,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士交接时,还应着重提醒病房护士注意采取压疮预防措施避免术后压疮。
采用自制压疮调查表,抽样调查1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状况,该调查表有压疮基础知识、压疮危险因素、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量表、压疮分级诊断、术中压疮防范共5个维度40条,每条分值0~3分,每项维度2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显示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状况越好。比较2组压疮调查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统计2组压疮发生例数及阳性评估例数、阳性误判例数、阴性评估例数及阴性漏判例数,计算并比较2组压疮发生率、阳性评估率、假阳性率、阴性评估率及假阴性率。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压疮认知调查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状况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阳性评估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压疮评估结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手术室患者因手术时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会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使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损伤[7]。压疮可引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治疗负担甚至加重病情,进而还可引发医患纠纷[8]。压疮护理是反映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效预防压疮体现了现代护理的目的及要求,可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健康。本研究成立压疮护理小组并实行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培训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及风险评估能力,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成立压疮护理小组统一进行手术室压疮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压疮认知状况显著改善,压疮基础知识、压疮危险因素、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量表、压疮分级诊断、术中压疮防范等各项认知维度评分均显著提升。造口治疗师在压疮护理小组运行中担任压疮护理专家,同时积极发挥教育职能,通过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方式,指导手术室护士正确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与压疮防范。手术室副护士长作为压疮护理小组主要负责人,除发挥教育职能外,负责整个护理小组的高效、优质运行。组长、指导护士、各手术室压疮负责人共同构建压疮管理体系,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分工,优化压疮管理流程,不断改进临床压疮护理质量[9]。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识别及压疮风险评估表的运用,是压疮危险分级中的重要依据,轻度、中度危险患者由手术室压疮负责人进行监控,而高度、极度危险患者则由造口治疗师临床会诊并给出专业护理措施,该模式对压疮护理质量及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周丽芳等[10]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准确评估压疮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依据压疮危险分级结合压疮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术中压疮护理内容,可最大程度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压疮护理小组模式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护理效果好。正确判定患者压疮高危是预防压疮的前提,以往护理模式存在较高的误判率及漏判率[11-12], 这也是导致压疮多发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后压疮风险评估能力大大提高,降低了患者压疮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准确性得以提高,节约了大量临床护理力量,对患者压疮预防效果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双重意义[13]。
压疮护理小组的实践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护理意识得到强化,护理责任心得以加强[14],同时改变了以往经验型护理为主的压疮护理模式,使得压疮护理流程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改善了压疮护理效果[15]。
综上所述,压疮护理小组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水平及压疮风险评估能力,降低压疮风险误判率及漏判率,并降低临床压疮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