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
摘 要:习近平的群众观与党建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科学理论,二者之间存在着共荣共生的关系,群众观为党建思想提供方向指引,党建理论为群众观提供实践平台。在群众观的视野下研究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群众观 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以人民群众主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吸收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与习近平党的建设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共生共存、互为补充,群众观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发展方向,党的建设为群众观提供实践来源和运用平台。习近平的群众观点既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也是党建实践必须时刻遵守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
一、习近平的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群众观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理论基础上,对包括毛泽东群众观、邓小平群众观、江泽民群众观和胡锦涛群众观在内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发展基础上,在吸收“民为邦本、政顺民也”与“为政以德、修身治吏”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并且总结自身长期基层实践和锻炼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唯物史观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讲话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充分强调了尊重人民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地位。同时,习近平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看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正确调动和发挥好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合成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坚持“中国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本质属性就在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其内涵既包括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也囊括了对人民幸福的追求,体现了“国家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致力于构建和谐稳定密切的党群关系
良好的党群关系既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也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持续推进。为了密切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确保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和为了群众三者统一。
4.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维护群众政治利益,认为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運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真正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制度来有序扩大群众政治参与。
二、习近平群众观与党建思想二者的关系
1.习近平的群众观为党建思想提供方向指引
群众观作为一种对待群众的观念和立场,具有鲜明的世界观意义和指导作用,也能够作为衡量党实际工作正确与否的准则。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群众展开,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既是党群工作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在群众观的正确指引下,党的建设会更加符合其宗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能够解决群众所急所需。
2.习近平群众观与党的建设共生共荣
人民群众是党的依赖力量和执政基础,党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和利益捍卫者。党群关系建设自党诞生伊始就一直存在,围绕两者关系的探讨研究也一直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点,党的建设相当篇幅是处理党群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群众观贯彻的好则党的建设顺利,党的建设好则群众观执行得力,二者是共荣共损的关系,离开任何一方都难以为继。习近平群众观与党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在习近平群众观的指引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途径
1.思想建设——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思想建设既要立足过去,也要把握现在,更要放眼未来。首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其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方式上采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措施;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加快理论创新;在对象上要有针对性和广泛性,力求全面覆盖和重点教育。
2.政治建设——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
党的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一方面,“以人为本”就是要代表人民利益。我们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谋求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种政治建设必须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以现代民主政治为参考,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初衷,以实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归宿。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党群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要时刻注意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和作风,科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妥善解决分歧,防微杜渐,让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3.作风建设——牢记党与群众的关系
党的作风从对象上看可分为普通党员作风、领导干部作风、党组织作风等,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工作作风、思想作风、会风学风、生活作风等。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密切加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解决党的作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组织建设——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影响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权力代表和忠实执行者,他不仅是整个党组织的“终端”,同时也是党中央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担负着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向上级决策层反馈民意的重要职责。
5.制度建设——完善党的制度,密切联系群众
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和谐的党群需要良好党的制度来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党的制度就是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一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的制度建设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可以参考和建立以下几点制度:第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第二,定期主题实践活动制度。第三,设岗定责活动制度。第四,社会公益活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