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丽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本文将从时效性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及重要性出发,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时效性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时效性 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阅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已从简单的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从而令学生可以跟上社会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各方面正处在形成的阶段,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故,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
一、时效性及创新思维的含义
1.时效性的含义
所谓时效性,即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功课有所提高,知识储备有所增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1]。换而言之,即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且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并非是天生的,也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它是思维的创造与创新,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形成的。创新思维旨在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人们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让人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创作能力[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作为孩子初步建立各种学习生活习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培养与锻炼,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人们进行思考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尚未形成体系,且接受能力有限,以至于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适应社会的进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要求教师更加注时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故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调整心态,以确保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面对一切困难时仍可一直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同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要求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更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时效性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时效性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今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依旧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人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由此导致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以此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并不认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置身于辅助及引导地位,摒弃以往仅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答案的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针对此问题,教师可通过参加教师行业交流会等方式,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及经验,提高教师对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意识,一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阅读教学课堂中引进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被普及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发学生兴趣,并展开想象及联想,同时对学生的思考结果予以鼓励和肯定[4]。
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节《草船借箭》一课时,通过视频播放,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对课文进行阅读、学习,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曹操射箭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如果你是曹操的话,在这种未知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此时便会有学生回答:“曹操的决定不对,可以先派出几个小兵靠近些一探究竟,然后再做决定。”也会有学生回答:“曹操的决定是对的,这样可以避免意外情况带来更大的损失。”等等,无论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偏向于哪个方向,只要是通过学生自身思考得出的,且正面的答案,教师都要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增加课外阅读
大家都知道,学生一天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多,其结果就是教师的影响力往往大于家长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同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皆有不同。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时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选择符合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喜欢的各类课外书籍,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借助课外书籍较强的趣味性提高阅读的时效性。对书籍的阅读是学生认识和了解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而小学生的三观还没完全形成,所以,教师所选择的课外书籍一定要具有指引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积极向上的思想。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所选择的课外书籍内容要与课本相呼应。用课外书籍带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阅读教学时效性。
4.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想要提高学生阅读时效性就必须先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传统阅读教学多以朗读为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理解和思考的时间,无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更无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以及培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引导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进行自主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出学生更多的潜力,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夯实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求知者、探知者,渴望获得知识以解心中疑惑,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阅读教学时效性。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要求是十分高的,而小学语文课文本就丰富多彩,课本中的文章内容各有各的特点,或是清新脱俗,或是激昂澎湃,或是声情并茂,或是想象无限。教师可以利用课本自身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创造情景环境、制作微课视频、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等,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带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之中,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5.鼓励学生提出問题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勇于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自身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来解决各自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对文章进行阅读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随后教师在课堂讲解中要不断加大引导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让学生尽力自己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仅仅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思考和分析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让学生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或对重点语句的分析,抓住本质,解决问题。如此不仅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也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心智等各方面正处在建立和形成的阶段,从小入手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故此,在日后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功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25):134.
[2]杨丽荣.小学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6,(14):127-127.
[3]冯慧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探析[J].速读(下旬),2017,(11):175.
[4]陈祚钰.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情感读本,2017,(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