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该有勇气和智慧超越过去

2018-10-29 08:11吴怀中
环球时报 2018-10-29
关键词:中日关系日方对华

吴怀中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领导人举行会谈并达成多项共识,两国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安倍此访表明中日关系重回正轨,也透示出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些新指向。

比如日方的宏观策略调整及双方战略关系的缓和。至少当前阶段,日本在对美和对华外交,即对其最重要的国际战略及策略上,进行了平衡和折中调整。安倍政府改变2013年的做法,当时它坚决协美制华,不惜摆开架势与中国对决。如今在固守日美同盟的同时,东京较为用心地加强日中协调关系,使日美同盟与日中协调选项实现一定均衡格局。迄今,面对华盛顿的政治拉拢以及促推美欧日“拉圈连线”的压力,东京相对理性、冷静,展现出较高的战略智商和外交情商。

又如双方维护世界贸易秩序的共同责任与担当。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中日都认为亚洲不能容忍这种趋势蔓延,两国需共同应对挑战。仅就当前阶段而言,其结果是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新的地区经济秩序雏形,中日有望携手并与亚太其他国家合作,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FTA)谈判,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弥补美国领导力的缺席。在此过程中,双方在经贸合作上开始形成双赢与多赢共识。安倍此访最突出的经济合作成果是发展超出双边关系的第三方合作,推进中日经贸与科技等务实合作迈向提质升级的新水平。

当前的中日关系转圜确属不易,日方反复表示希望通过高层互访将日中关系引向新阶段、新时代。但发展关系不能满足于改换称谓,而应做到名符其实。过去在对待“战略互惠关系”上,日方有但求“谋利互惠”而不重“战略互信”的庸俗理解。为了不使中日关系“再次迷失方向”,从大处看,日方需自问两大战略问题:

其一,日本对华战略调整和政策行为不应只是“特朗普冲击”的副产品。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让日本紧张不安,明显对日本经济甚至安全造成损害。日本需自问:是不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沮丧情绪,才导致日本暂时考虑将拉近中日关系作为紧急避险的“B计划”?或者作为对美挫败感的一个结果,日本政府采取对冲措施,才导致与中国关系的战术级重建?在对美关系中,日本日益暴露出其核心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脆弱性,它是否有勇气和智慧超越过去那种仅仅支持以美为首的秩序模式,转而寻求在地区合作建设中发挥更独立、更均衡的作用?

其二,日本能否改变其对华认知和战略定位的误区?不少日本政治精英认为,中国崛起根本上改变了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对日本的安全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日本难以接受并横加牵制,以“印太战略”及加强军力来应对。受此传导,日本国民对华亲近感仍处于较低水平,日本书店里有关“中国威胁论”的书籍一直都有销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对华战略猜疑仍然大于战略信任。如果这个方面不能做出改变,则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和敏感热点稍有处理不慎,仍有可能引爆紧张和摩擦。

当然,任何外交关系都是双方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在中日关系改善过程中,中方也要不断释放新信号、昭示新趋向,比如在双方高层正常来往及协调合作中,恒定表达对中日关系改善的坚定不移态度,将其作为长远大计;再如与日本的一些重点国家目标达成共识,将为中国崛起营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不久前北京—东京论坛公布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好感度仍徘徊在低位。这说明,在日方需做出努力的同时,中方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除了妥善处理战略互疑、结构性矛盾、敏感热点等问题外,即便在作为关系基础的“民亲”层面也不能低估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中方还需进一步精准发力,在安全、经济和文明关系以及信任等方面对日塑造一个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形象。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发展均衡大国关系的重要性,而安倍此访透露的有力信号就是:在大国竞争乃至格局震荡的当下,中国有能力、有胸怀团结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切可团结对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改善地区秩序,塑造亲诚惠容的周边环境。▲(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日方对华
本期导读
我国防部:日方这个“摄影师”不要也罢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