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学轩 张明建
建筑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四川建设人这样说“学做匠人,秉持匠心,铸就匠魂”。在广阔天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筑梦三重奏,果然,发展气势非凡。
四川建筑史上的不朽丰碑,最早可追溯到2300年前的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这便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其设计之精密,营造之宏伟,实创人类绿色建造之先河,建华夏文明之奇观,证之四海,无出其右者。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运行不辍,恩泽天府之国,更为意义重大的还在于都江堰所包含的天文、工程、水利、人文、美学、力学、环保等方面都为后人提供了一部绿色建筑经典。
都江堰的感染力,依托一代代四川人的生动诠释和行为示范而升华。
都江堰的生命力,依靠一代代四川人的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而辉煌。
继都江堰后的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一次次影响长远的历史关口,在一个个破旧立新的重要节点,四川建设人多次扮演着改革的探索者、创新纪录急先锋的角色。奇迹不断涌现,丰碑高矗云端。从新中国第一条成渝铁路、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的宝成铁路、新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新中国高速路在建里程全国第一,到三次获得国际大奖的成都活水公园、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成都府南河工程、以及联合人居理事会授予的“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汶川县水磨镇……。在巴山蜀水这片热土上,四川建设人开创了这许许多多的经典,震憾世界。
给历史造碑的是人,给人造碑的是历史。
历史记载着人间的辉煌,在当代世界建筑史上,赫然显示着四川建设人所铸造的两座丰碑,它们分别是成昆铁路和川藏公路。
在联合国总部,展示着象征人类征服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宝物:一件是成昆铁路为主题的象牙雕,另两件分别是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岩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而它的建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等级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著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1座,隧道427洞,桥梁总长433公里,占铁路长度的40%,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成昆铁路突破“铁路禁区”建成通车,有18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创造了世界通史上的奇迹。
如果说成昆铁路是在“筑路禁区”创建的奇迹,那么川藏公路却是“人类创史之举”的丰碑。川藏公路东起成都市衣冠庙,西止拉萨市川藏青公路纪念碑,南线长2115公里,北线长2414公里,横跨逶迤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险峻,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数十万四川筑路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莽莽雪山,硬是在世界屋脊上打通与世隔绝的“天路”而峥嵘世界。
奇迹并非止于此,一个新的奇迹诞生在川藏铁路。
川藏铁路,被称之为“云端上的铁路”。该铁路沿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多年冻土、高寒缺氧、错落滑坡、高地震区、地热、崩场、岩爆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而且铁路线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14000米,相当于在最艰险、最复杂的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敢于攻坚克难的四川建设人,又一次向世界禁区发起了冲锋,目前,川藏铁路四川段已经修筑到二郎山下,“天路之歌”响荡在崇山峻岭。
四川地处西部腹地,偏僻闭塞,与欠发达紧密相连。但奋进的四川建设人第一个建成“全光网”省,第一个建成“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第一个建成”省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第一个建成“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平台”,这许许多多个全国第一,凝聚了中国智慧,标志着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民生在四川加速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数字中国建设年度30个最佳实践成果在峰会上光彩亮相。30个年度最佳成果,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71个部门、37个地方发起征集,经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委员评审,最终遴选出30个最佳实践成果。其中,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唯一入选的佼佼者。
这一平台是全国首个建成并深度应用的省域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应用于全省建筑市场监管和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全省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网、监管一条线、呈现一张图”的信息化效果。
匠心独运,该平台由10个大平台、100多个子平台系统、3大支撑体系、5大基础数据库构成,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5万多家从业企业、350多万名从业人员统一使用该平台办理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架起了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网聚民众,活力迸发。
如今,无论是在雪域高原的藏区,还是在边远的盆地山区;无论是在惊涛拍岸的金沙江畔,还是在广袤富饶的成都平原,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了“云”与“端”相连,架起了住房城乡建设跨越发展的天桥。
在灾后重建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成果,主管部门实时发布的“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项目计划、形象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参建单位信用等信息,为相关部门或地区提供了决策支持,丰富了监管手段,提高了工程质量。
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成果,实现全省在建工地施工安全、超重设备状态等情况的可视化管理,创新了监管方式,实现了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由程序监管向过程监管、向现场监管的转变,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两场”联动信息化。
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四川建设信息化成果,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叠加在建项目模型、规划设计模型,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美观性,确立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优美化城市生态,于是,一个个产业之城、大美之城、崛起在巴蜀大地。
品牌意识,这是四川建设人决胜制高点的信念,他们杜绝粗制滥造,实施优品精品战略。
成都市“活水公园”是最为鲜活的样本。
活水公园的经典在于“生态与文化、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晶”。设计秉承“天人合一”“人水相依”理念,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水和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处理和环境利用,营造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融,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对人们环境生态观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在生态、美学、文化、教育等功能上的完美结合,曾获得联合国“优秀水岸奖”、国际环境设计研究会“环境地域设计奖”和国际环境委员会“地方首创奖”。
用精品赢得市场,这是四川建设人的追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特区开发建设,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从成都府南河创建联合国人居大奖、到天府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居民安居工程建设、智慧城市创建……四川建设大军无处不在,他们用一批批精品,推动行业进步,抢占发展先机,其核心武器就是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的典范工程当是北川新县城的横空出世。北川县是5.12大地震在易地重建的新县城,是全国规划层次最高、建设速度最快、建设人员最多、施工难度最大、建筑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最高的县城。穿过“风雨廊桥”,行走在这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环境里,谁都会惊叹:这是一座经历起百年磨砺的丰碑,一部振奋国人发愤图强的活教材,一首感动世界的赞歌。
从北川到汶川,置身于地震核心区的水磨镇,映入眼帘的宛若一幅水墨山水画铺开,青山绿水间鲜活地再现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承历史之绵远,钟天地之灵秀,集人文之精萃,汇巴蜀之神韵,续藏羌族之特色,如此美妙的景况,当之无愧获得联合国“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布朗高度评价说“水磨镇是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
在巴山蜀水这片热土地上,四川建设人开创了许许多多像水磨镇这样的经典,这其中中铁二院更是出类拔萃。该院负责人说“我们设计的实物量总长度超过赤道周长1.5倍,钻探相当于钻透了1300多座珠穆朗玛峰,测绘量总长度可贯穿地球南北极。”从中铁二院人手中诞生的最具象征意义的项目,莫过于遂渝铁路无碴轨道。
遂渝铁路无碴轨道是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干线,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的实施,为我国长期铁路规划的1.6万公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用精品敲开市场大门,是中铁二院的拿手戏。国内30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凭借重叠隧道、自然通风、节能环保等一系创造性关键技术,引领了中国地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腾飞与崛起。与此同时,中铁二院也在公路和市政建设等领域铸造了成渝、泸宁、广深等等我国首批高速公路,以及广州机场、南京赛虹桥枢纽等经典工程,并在委内瑞拉、阿根廷、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孟加拉、老挝等数十个国家成功承接了40多项铁路建设,靠信誉赢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