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呈现: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路径与策略
——以2018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2018-10-29 02:07李莎莎郎劲松
传媒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议程新闻报道突发事件

文/李莎莎 郎劲松

突发事件较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其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一事实性新闻报道已不能满足公众的多样性信息需求。公众对突发事件综合信息的需求按低级向高级方向由“信息传播-综合沟通-舆论引导-社会反思”方向演化。 因此,媒体必须根据时代变化转变信息服务方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17年10月9日,美国加州圣罗莎和索诺玛县遭遇历史性森林大火。《民主新闻》作为美国加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对这场森林大火进行了专题性报道。美国当地事件2018年4月16日,《民主新闻》以“对于肆虐美国加州圣罗莎和索诺玛县的历史性森林大火清晰且持续的报道,熟练地利用一系列工具,包括摄影、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为读者带来明确的信息—实时报道以及随后的深度报道”这些优点而获得2018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报道奖,成为融合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典范。因而,笔者以《民主新闻》森林大火突发新闻报道为例,从报道特点、舆论引导与人文情怀三个角度展示《民主新闻》对森林大火的全景式报道与呈现,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突发新闻报道所借鉴。

事实报道:全周期 强参与 标题句

新闻媒体的发展以信息需求作为内在动力,因而信息服务是新闻媒体的基础工作。通过浏览《民主新闻》官方网站,发现自2017年10月9日火灾爆发以来,截止到2018年8月初,《民主新闻》官方网站共有823篇森林火灾报道。

森林火灾作为突发性质的自然灾害,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即发生、发展和减缓。通过对《民主新闻》有关森林火灾的报道进行总体性浏览和阅读,发现《民主新闻》根据火灾事件本身走向,主要分为“事件爆发期”“事件缓解期”“事件善后期”三个报道阶段。为更清晰展示和分析各个阶段报道情况,笔者对不同阶段的报道体裁进行了量化。(见表1)

表1 《民主新闻》森林火灾不同阶段的报道情况一览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报道体裁主要分为事实性报道和评论性文章。其中,事实性报道又分为事件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和其他,占总体报道的95%。评论性文章主要分为社论、专家评论和新闻述评,评论性文章占总体报道的5%。通过量化分析和具体观察,发现《民主新闻》在此次森林火灾报道中重视事实性报道,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全周期性跟踪报道。《民主新闻》根据火灾发生—灾后恢复—灾后重建的事件走向,持续关注森林火灾事件,对事件的新进展、新情况持续跟踪,真正做到了全周期性报道。

在不同时期,突发新闻报道有其侧重点和追溯点。首先在事件爆发期,《民主新闻》使用带有持续更新的标志性词汇“UPDATE”和“LIVE UPDATE”,第一时间报道因火灾而伤亡的人数和其他重要信息,如道路开通与封闭情况,人员疏散情况,天气情况,受灾地区学校停课和开课情况等。其次在事件缓解期,《民主新闻》跟随受灾民众返回家园的路线,从个体心灵恢复、水土空气清理状况、县政府相关举措、财产房屋保险诉讼等方面报道受灾区的恢复进程。最后在事件善后期,除了继续报道受灾恢复情况,还增加了灾害预警、灾害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议题报道。

突发事件影响广泛且持久的特性,决定了突发事件并非单篇或几篇报道就能叙述完整。突发事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价值点和议题,需要媒体持续跟踪和不间断报道,才能更好满足公众需求。

强参与:公众参与和媒体参与并重。强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如《民主新闻》在进行突发新闻报道时,使用公众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的与火灾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进行新闻报道,间接让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成为新闻报道的来源。

二是媒体主动参与到突发事件解决过程中来,通过与公众互动进而搜集情报,为上级更好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性信息。如当前受灾区正在进行灾后重建,《民主新闻》在网站上发布“TELL US”的征集令,采集公众重建家园的意愿和声音,为州县等相关部门制定下一步决策提供建议。此时,媒体角色从事件的记录者和被动的传声筒转变为事件的参与者,有助于事件的进一步解决。但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参与需合情、合理、适度参与,过度参与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新媒体技术的大众化,为公众自主传播信息赋权,媒体不仅可以从公众自发的信息中获取新闻线索,报道事件真相;还可以根据公众的态度和关注点进行舆情研判,针对性的报道突发事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率。

标题句:信息直接明确。《民主新闻》在网站首页设置了森林火灾报道专题的快速通道“FIRE /REBUILD”,新闻报道按照时间线有序排列,最新消息位于专题网页最上方。笔者发现新闻标题直接明确的概述了事件的中心主题和关键信息,特别是服务性消息,如空气不健康;拉克菲尔德的水近日内都不能饮用;水要煮沸等新闻标题可以让公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效实用性信息,更好应对灾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标题内容精炼,便于记忆,笔者把这种特质的新闻标题称之为“标题句”。

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相对于一般公众,受灾民众对简洁明了、直接明确的信息需求更高。加之新媒体技术的深化日渐改变了公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公众已形成移动化、碎片化和浏览性阅读习惯。为适应新需求、新变化,媒体需要直接明确的传播信息,一方面可以方便公众获取,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受灾群众的急切心理需求,进而增强新闻传播服务和实用价值。

舆论引导:通过议程设置推动体制建设

移动互联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面临着新挑战。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容易引发公众产生两种负面情感:一是伤心、恐惧和焦虑;二是愤怒,往往是对政府或更高层级的不满情绪。加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引发了公众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舆情发酵迅速,趋于极端化和情感化。网络空间呈现意见先行,意见表达多于事实真相的景象,这给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带来挑战。

《民主新闻》在此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过程中,讲求舆论引导方法和策略,总体上采取事实报道为主,适当评论为辅的报道策略,不仅满足了公众基本信息需求,更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新闻述评、社论为主要报道形式,对此次森林火灾进行深层次挖掘,汇聚各方声音,促使舆论良性运转,最终推动上层体制建设。

持续的新闻述评:用事实说话。新闻述评融事实和评论为一体,重点在于评论,事实为评论服务。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不仅可以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感,而且有利于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尽管县政府警报是否存在问题尚不确定,但公众对此类议题相当关心的情况下,《民主新闻》时刻关注相关调查进程和结果,搜集多方信源,对事件展开持续的新闻述评逐渐呈现警报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打击了谣言,净化了舆论环境。

例如,在《你辜负了我们:记录显示了索诺马县是如何对10月火灾预警不足作出反应的》一文中,《民主新闻》记者梳理了10月大火以来,索诺马县是如何进行灾难救助和预警的事实,进而指出索诺马县在应对公众质疑和灾难方面存在刻意转移注意力,隐藏过时警报技术等问题,并最终发出“你辜负了我们”这一言论。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公开是基本原则,《民主新闻》主动揭露事件真相,并对相关行为进行指责,一定程度上代表公众发声,稳定了公众情绪,为下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行舆论预警。

评论性文章:注重理性和反思。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所说:“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式及外貌,而社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民主新闻》在此次突发新闻报道中共发表了23篇社论,尽管在总报道量中占比较小,但从社论的议题内容来看,其对灾难相关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和解读,传递了正确价值观,引导公众舆论走向理性。在媒体议程的关注下,公众议程进而上升为政府议程,推动了体制建设。

《民主新闻》社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8个方面:(1)对大火进行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2)评估大火救助情况;(3)发表对县政府警报延迟事故的看法;(4)评估火灾救助中出现的价格乱涨等次生危机应对情况;(5)公众情绪引导;(6)公众心理创伤的恢复情况;(7)讨论家园重建的看法;(8)评估火灾责任方应急能力。这些社论基本上含括了对公众、媒体、政府三个主体的看法,论点合理、论据清晰、信源广泛。例如,《民主新闻》以事实为依据指出“及时的警报是灾难预警的关键”,对县政府的失责点名批评并要求其抓紧改善相关管理方案。社论的强大影响力和公众的关注促使县政府不能忽视相关问题,积极制定紧急警报标准法案并提交州议会,该法案要求所有58个县都要遵守灾难警告标准,并最终获得通过。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引导受众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消费观点,已成为媒体塑造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媒体引导舆论的主要方式。尽管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媒体仍然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依据事实设置议题,进行评论,将公众议程转变为媒体议程,进而上升为政府议程,有助于议程问题的解决,而议程的解决才能平息社会舆论。

人文情怀:维护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

《民主新闻》始终站在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优化报道策略,彰显新闻精神。在事实报道方面,《民主新闻》既满足一般公众信息需求,也特别注重受灾民众对生存安全指导信息的需求,及时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发布信息,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如发布某地可以接纳一定的受灾居民;空气不健康,请尽可能地远离上烟区等带有服务便民性质的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页面,还设有寻人启事,诈骗举报等通道,充分考虑灾难所带来的危害,及时为公众脱离困境提供信息和路径。在评论性文章中,实时监测社会舆情,以事实为论据,将公众议程上升至政府议程,不仅促进了突发事件的解决,也推动相关部门预防此类灾难再次发生,健全体制和法制。

突发事件在当代社会已由“非常态”变为“常态”,这一变化促使各国逐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如美国突发事件发布原则主要包括:发布主要信息原则;首位或近因原则;普通受众接受水平降低4级原则;正面和负面信息3∶1原则;APP原则,APP 代表Anticipate、Prepare、Practice,即预料、准备、实践,是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成功的关键要素。这些原则从根本上都是以维护公众利益为第一位,为安抚和照顾高压、情绪化受灾民众而设定,内含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当前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已经渐渐从宣传本位转向事实本位,但由于突发事件的性质牵涉到社会稳定、政策制定等上层建筑,因此,有时报道中仍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对称等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渠道和自由度逐渐增强,媒体只有充分进行信息公开和信息服务,以公众利益为第一位,全景式呈现突发事件的方方面面,在提供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公众思考并参与推动政治议程的完善,才能真正树立媒体公信力,这也是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坚守新闻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议程新闻报道突发事件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会面议程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