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鸣
摘 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基路面是公路施工中的关键,能够在增强自身稳定性、坚固性、耐久性的同时,提高公路的质量,为车辆的正常通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本文对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重要意义、影响因素、具体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促进公路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8-0088-02
路基路面的质量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充分意识到路基路面的关键性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步骤,使施工的整个过程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具体来说,需要对施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增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在科学合理的操作下,使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为交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重要意义
1.1 确保路面稳定性
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步骤的不合理或者相关措施的不到位,路基的压实效果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土层中土壤间的空隙会增大,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经过有效的压实,土壤间的缝隙会缩小,土质会变得更加紧实,在提高路基稳定性的同时,使路基的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 提高路面强度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在相关的压实技术下,路基的质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必须对施工步骤、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等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全面增强路基的压实效果。在增强路面美观性的同时,使路基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避免出现路基的高度偏差、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方便车辆的正常通行。
1.3 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路面的使用寿命与路基的耐久性具有直接的联系,在经过压实施工之后,路基路面的耐久性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有效抵制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增强自身的防御功能。在路面强度、稳定性和平整度达到规定标准后,说明路基的耐久性良好,能够在自身的作用力下,提高荷载能力,为车辆的通行提供便利,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2 路基路面压实的影响因素
2.1 土壤水分
在公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含水量与路基路面压实的相互作用,保证土壤内的水分合理,增强压实效果。压实施工的时候,在碾压作用下,使土体颗粒间的内聚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缩小土体颗粒间的距离,增强土壤的坚实度与密实度,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土壤颗粒间的内聚力与含水量息息相关,作用力的大小与土壤密度具有正比例关系,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2 自然因素
施工现场的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压实度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气候和气温中,土壤中的水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一般来说,气温高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气温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升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自然因素进行严格考察,从而将土壤中水分的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2.3 施工机械设备
当前,根据施工规模的大小,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选择轻质轻型和重质重型压路机。在施工现场,不同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压实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机械振幅过大的情况下,惯性动能对地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出现坍塌和凹陷现象,使路基的压实度受到严重影响。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保证机械能够自由控制振幅的大小,在上下浮动的过程中,根据材料的不同实时改变振幅,使路基的压实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需要对碾压机械的运行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路面破碎的现象,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前提下,使碾压质量得到提高。
2.4 材料配比
施工材料对最终的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材料,对材料的成分、规格、大小、数量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材料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另外,在对材料配比的过程中,需要在严格的试验下,挑选出物化性能达标的材料,有效控制水分含量,保持外加剂与水的比例合理,使掺和料在均匀的比例下,经过多次搅拌,与路基路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和稳定性,增强施工的效果。
3 公路路基路面压实的技术应用分析
3.1 路基施工技术
3.1.1 路基开挖及填筑
在开挖路基的时候,需要合理划分开挖的范围和界限,对地表的草木及时进行清理,保持表面的干净与整洁。在此基础上,借助专业的挖掘机,逐层开挖路基,使不同土质内的淤泥能够被清除干净,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除此以外,在对路基进行填筑的时候,需要对材料严格把关,保证材料的性能和数量能够与施工的具体需求相匹配,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出路基的填筑高度,促进施工的安全准确进行。
3.1.2 对路基边坡高度、坡度及排水进行控制
第一,控制路基边坡高度和坡度。在实际的路基施工中,由于外界因素(天气、水文、土质、地形等)的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路基边坡的高度和坡度,对路基的地形和地质等进行实地考察,使施工能够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高施工技术的适应性。
第二,對路基排水进行有效控制。必须重视路基排水的重要性,在合理的控制下,减少路基下沉和坍塌等现象,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路基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必须提高路基内部的排水能力,避免路基内部出现淤积水分的问题,使保持路基排水的畅通。必须建立健全的排水体系,保证急流槽、边沟、横坡或纵坡等的质量,将内部的水分有效集中或者分散,并通过合适的渠道排出,保障公路路基的使用性能,延长公路路基的使用寿命。
3.1.3 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控制
第一,控制路基土层的含水量。将路基的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为路基压实密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施工的时候,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对水含量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在含水量超标的时候,需要通过晾晒、风干等方式,减少地基内的水分,使土壤中的縫隙缩小,达到一定的压实度之后,开始碾压地基的土层。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使土层的含水量维持在一个稳定值,防止地基出现坍塌现象,需要避免路基特层遭到阳光暴晒或者雨水的长时间侵蚀。
第二,控制路基土层的碾压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的气候、水文、路基的土质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型号和吨位合适的压路机,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另外,在压实的时候,需要重视压实方法的选择,对压实遍数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使路基密实度和坚硬度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压实路基的均匀有效。实践证明,当路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砂砾土的时候,选择振动碾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压实的质量,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
3.2 路面施工技术
3.2.1 垫层施工技术
有效控制垫层施工中的各项参数,尤其要注意水泥量和最大粒径,使垫层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和标准,满足施工的正常需求。另外,为了使垫层的内部空气畅通,避免出现淤积现象,需要设置一定的防水设施,增强公路垫层的防水排水功能,提高垫层的坚实度。
3.2.2 底基层施工技术
在底基层施工中,层铺路拌法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需要遵循施工的步骤,有效控制基层的配料,提高配料的合理性,在施工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性能,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对基层材料进行搅拌的时候,需要控制搅拌的力度,增强搅拌的均匀性,在振捣的过程中提高基层的密实性。
3.2.3 基层施工技术
在基层施工中,需要注重配料的组成部分,在合适的搅拌方法下,使配料在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性能。另外,需要选择合适的额计量装置,提高设备的准确性,在有效的计量下,增强配料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对基层施工的时候,采取筛分试验的方法,对混合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使混合料的能够与级配曲线达到良好的适应性。严格遵循施工的步骤,采取分级购买的方式,对石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3.2.4 面层施工技术
在面层施工中,需要对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为增强施工的准确性,在拌和站施工的时候,避免同时出现两台拌和机。使用拌和机需要对用量、温度、材料等进行详细控制,在记录的过程中,保证整个过程的自动操作。遵照相关的要求,有效控制混合料的温度,充分发挥出改性沥青的性能,与施工的要求相符合。另外,在面层施工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面层施工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环节城市交通压力,人们对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路基路面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必须意识到路基路面对公路工程的重要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按照严格的步骤,使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进一步增强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坚固性、耐久性,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使施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效用,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交通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维杰.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J].交通世界,2017(23):74-75.
[2]许虎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7(06):161-162.
[3]刘顺魁,刘平海.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7(19):46-47.
[4]韩俊杰.试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7(23):158-159.
[5]毕红.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01):28.
[6]张锐.试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7(23):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