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彬
【摘要】音乐教育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由于两种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上存在区别,它们在教育手段与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这些差异,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国民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改革音乐鉴赏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教育现状有一个清醒认识,是明确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推进和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保障。
一、音乐教育的再认识
音乐教育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国民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由于两种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上存在区别,它们在教育手段与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这些差异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本民族的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激发爱国热情,接触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但由于人们不能正确的理解两种音乐教育行为的关系,导致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上常常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而把参加文艺汇演、培养少数人才当成衡量国民音乐教育的全部标准。错误地认为音乐教育主要是面对那些打算以音乐作为职业的学生,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无关紧要;那些所谓“世界名曲”是给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听的,所有音乐上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上音乐课也就是“玩”,甚至于音乐课可以在文化课学习紧张的学期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
应试教育下造成的“务实主义”,使现今各中学的音乐特长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生产了成批量的不知音乐为何物的音乐产品,量上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可喜的信息,质的直线骤减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社会对这部分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工作的人的态度是蔑视的,这些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不热爱音乐、今后将可能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对音乐的态度也注定会是蔑视的,而后者的蔑视是摧毁性的,因为前者蔑视的是从事音乐的人,后者蔑视的则是音乐的本身。
可面对当前这种空前的“繁荣”,有些的的确确具有音乐天赋、又热爱音乐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因此望而却步,做出了学什么也不学音乐的选择,对于音乐的发展来说,这是无法逃避的痛处。具有可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不能输送到高校,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这给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国民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制约势必给专业音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在社会音乐文化中,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应以专业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为最高目的,国民音乐教育则作为它的基础。
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伯恩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没有广大的参与其中的听众,而是一些被动的听音乐的人,那我们就永远不会有一个具有音乐文明的国家和民族。”这句话是深刻的,它说明即使从音乐本身的目的来看,国民音乐教育也是极端重要的。它一方面需要国民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音乐艺术不再是一个有少数音乐家承担,用以表明社会有音乐的音乐艺术,而是直接使全体国民成为其主体的音乐艺术,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即是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自身发展的目的。
二、将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学科设有六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2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各1学分,必修学分3学分。
对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开设,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了统一的集中培训,使一线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和音乐学科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如何实施,各模块之间如何设置,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还存有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高中学校的音乐课至多可设置三个模块,即音乐鉴赏、演唱、演奏(此模块的设置受音乐教师的所学专业及个人情况制约),这三个模块总共4学分,其他模块的课本还在编著中。现有音乐教师接受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模块教学要求进行接軌,普遍存在继续学习的需要和必然。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是个音乐模块正常开设的另一必须考虑的因素。
根据必修学分3学分的规定,音乐鉴赏模块就势必成为必修模块,另两个模块任选其一。只有这一种定式在实际的音乐模块设置中具有可行性,没有其他选择的可能。
基于对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及新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上的考虑,音乐鉴赏模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进行“补课”和其它模块的开设打好了基础。
音乐课程改革后的音乐鉴赏模块,对比以往高中音乐欣赏课来讲,从广度、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真正认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性,才能实实在在的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
从音乐作品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来看,音乐鉴赏模块向音乐教师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拓展专业的口径,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来迎接新教学标准的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备课应该从音乐作品的作者、主要生平、创作该作品时的年龄和心态以及时代背景几个方面做起;反复筛选所要聆听的音乐作品的版本与演奏风格,其中演奏者的生平与演奏风格也是要有所准备的;教师要反复的倾听,自身先从中找到音乐上的共鸣、感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揣摩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如果该音乐作品连教师都感动不了,又如何去向学生传授其中的音乐真谛?
音乐教师需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制作音乐课件,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轻松进入音乐的教学情境,进入审美期待阶段;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音乐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性的聆听它、发自内心地感受它,产生审美效应。
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成功地走出音乐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孙霞.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