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分享民族地区创业经验

2018-10-27 04:14王冬
环球时报 2018-10-27
关键词:草编青创民族特色

本报赴澳门特派记者 王冬

艳丽的民族服装、精美的民族头饰、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商品,在近日举行的第23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上,中国民族商品文化工艺展区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来自云南、贵州、西藏、四川以及台湾和澳门等地区的青年创业者在博览会期间不仅将极具民族特色的产品推荐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也彼此交流民族产业的创业经验,共享两岸三地的创业心得。

展区组织方——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会长黄永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已经是他们第十年在MIF上展示中华民族特色产业,“希望各个民族地区的创业者能够积极互相走动,通过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成功经验带动创业灵感,这样才能促进各个地区共同发展”。

在交流过程中,创业者们在尽力发现、发掘本地区特色产品的功效上感触颇多。台湾屏东县雾台乡经营的巴鲁那商行带来了台湾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传统作物——红藜。作为世代生长于台湾南部山区的鲁凯族乡民,同时也是巴鲁那商行经营者的巴永泰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们祖祖辈辈把身边生长的这种红色小草当作普通作物。然而,在通过多次参加岛内外展会,并接触到国际上一些大学的研究后逐渐发现,这个不起眼的小草竟然有清洁肠道的功能。借助这一特色,他们开发出具有保护肠道功能的红藜麦茶。

“产品走民族特色路线,要同真实的市场需求契合。当地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加工与包装转化为具体的商品,针对特定人群的具体需求,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产品的特色优势,又能同市场准确对接,将商机抓牢。”在交流中,两岸的民族产业创业者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在两岸创业家的交流中,来自西藏的创业者分享了通过藏药传统开发缓解眼部压力的蒸汽眼罩的创业经历。在当地传统中,将一种藏药敷在眼部熏蒸可以让眼部减压。联系到现代生活对上班族的眼睛带来的巨大负担,一款将传统藏药和蒸汽眼罩相结合的眼部减压产品被设计出来。

类似的故事也在台湾上演。接手台湾阿美族传统农事,开辟新的大米销售模式的台湾泰源幽谷弥米创始人通过摸准城市快节奏生活对于大米等主食的新需求,推出特色“五色米”——混合当地特有的白米、红米、糙米、黑米、红藜的真空包装小袋米。在保证米量恰好适合一顿饭的同时,更可以直接烹煮免浸泡,而且五种米包含不同的人体必需元素,也契合上班族对于日常饮食省时省力又健康的需求。创始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特色农业产品生长在崇山峻岭包围的深谷之中,对接商机十分困难,因此才想出独特的创意,为当地的特产和市场需求搭起桥梁。

在民族地区创业,还要让当地的居民参与,帮助他们获取稳定的收入。

在交流会上,来自曾经遭受汶川地震灾害的北川县草编传承人、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传承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黄强向与会者介绍,当地的民族特色草编产业采取了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组织当地人学习草编技术,加工草编产品。这样一来,特色产业不但能够更多地惠及当地,同时也可以吸收更多的传统文化技艺以充实产品类别。2016年,黄强创办职业培训学校,共培训留守妇女、残疾人朋友共8000多人。

两岸青年创业者经历共享,让澳门青创看到了机遇。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何嘉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的民族特色创业者都有非常好的想法,希望能够借助澳门这个更加国际化的平台,携手本地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青创企业,共同提升两岸三地的青创实力。▲

猜你喜欢
草编青创民族特色
中信银行 向“数字青创”平台提供金融科技支持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吉林共青团:做实“青创”助振兴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唱响“创在江西”品牌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青创设计力 从澳门出发
穿着校服去上学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