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五(6)班 林梦禾/文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2017年是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诞辰980周年,暑假时我看了纪录片《苏东坡》,还试着模仿他的诗词。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对他的敬佩也越来越深!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文坛一定因此会黯然失色的。苏轼虽然仕途失意,乌台诗案差点送命,被贬黄州,但这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伟大和不朽。
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豪放、阔达、空旷、凝重。被贬黄州的他,身临古战场,思绪万千,感慨未老先衰、鬓发斑白,人生如一场梦。但他仍然对生活充满激情,带领家人自力更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他,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感悟到阳光总在风雨后。虽然他漂泊一生,那种长夜漫漫也不畏惧的心态在词中展露无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词中充满了凄凉、执着、孤寂,以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年少的我未谙世事,但每每唱起此词,竟然也会鼻头酸酸,跟着作者一起悲伤得不能自已,真不愧为悼亡词之首。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被列入小学三年级教科书,且被后世音乐人改编而广为传唱的佳作,也是苏轼的著名作品之一。
苏轼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据统计,其作品总共有三千多篇。在他的一生中,每年基本要完成五十首左右的诗词创作,即平均每周至少要写一首,这里面还不包括他的散文、札记及书信等。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题材广阔、清新豪放,善用夸张和比喻,独具风格,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他工于画,尤擅翠竹、怪石、枯木等。苏轼为人刚正不阿,无论是在被贬下放,还是升迁任用时,都造福一方百姓。他任职及游历的地方,其风景皆因他的诗词而成为名胜。他独创的美食ü “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对待意见不同的政敌王安石,他也是恭敬有礼,与他一起探讨、切磋文学创作。
他,一改宋词凄凄楚楚的婉约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诗词;他,才华横溢,傲视群雄;他,不畏挫折,历经坎坷,终于铸成壮丽的诗篇!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首诗,一篇起伏跌宕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