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以来,中国工业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增速逐渐下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里,创新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回顾熊彼特的经典定义,创新乃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目的自然是尽可能多地获得潜在利润;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是由源源不断的创新推动的。五种“新组合”构成了五种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与组织创新。由此可见,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是将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融合才是创新之道。
由于工业的体量、影响以及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地位,数不胜数的创新主题中,最引人注目的主旋律无疑是制造业创新,而制造业创新的关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融合创新是中国工业升级的王道。
中国制造业正进入由跟随模仿为主向自主模式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很认可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对“创新”的看法:创新就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小米科技收入突破1000亿元,距公司创立不过7年时间。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创新、质量、设计能力和互联网+。创新和质量是发展制造业的硬实力,设计能力和改善用户体验的能力是发展制造业的软实力,它们可以有效幫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置身于这样的新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带来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基于此,《中国工业评论》将于2018年5月更名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China Indust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不变的是“思想才是力量”的办刊理念和借助顶级“外脑”的办刊方式,与时俱进的则是将更加贴近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聚焦阐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深层逻辑,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机制形成规律,研究融合创新的企业典型案例,讴歌融合创新实现“新组合”的企业家精神。
我们依然期待:让历史在这里积淀,精英在这里汇聚,思想在这里升华,不负时代不负卿!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总编辑 曾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