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

2018-10-26 10:55陈琦覃良军肖建忠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体育

陈琦 覃良军 肖建忠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以下简称“科报会”)于2018年8月6日至9日在广东肇庆中学(高中部)举行。本次科报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一次广东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的盛会,集中展示了广东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和科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快广东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届科报会主要从以下领域征集论文: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研究、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一校一品”及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学生体质健康与促进研究、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课外活动与训练研究、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研究等。各地市共报送论文2800多篇,省直属学校及部分高校报送论文260多篇。

一、加强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

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是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学校体育发展愿景、改革路径和育人方向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能力、树立“立德树人”新目标、打造“健康中国”新理念的途径,更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体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体育教师首先要厘清教学的具体目标,明确培养顺序,同时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其逻辑关系,再根据目标特点,采用合理培养方式;同时提出,体育教师要重视隐性目标的培养,勇于探索综合评价方式,要转变陈旧观念,立足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积极推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开展学校体育,树立“立德树人”目标》指出: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立德树人”培养的重担,体育课程改革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是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健康的品质,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健康中国”视角下中小学校实施新型体育战略的研究》认为:“健康中国”视角下,实施“养成体育”是建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必由之路。未来学校体育应以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基石,按“打造新动力,建设新体育”的新思路,以文化的回归、内涵的提升为核心,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养成为目的和宗旨,精准实施“养成体育”战略行动计划,建构“儿童运动娱乐型学习生涯+青少年运动健康型学习生涯”的新模式,实现学校体育的内生性发展,发展学校体育。

二、开展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心,是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学会运动技能、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最直接的载体和手段,是形成“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本届科报会论文也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1. 积极探索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2018年1月,教育部宣布历时多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并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与2017年版比较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实验版”与“2017年版”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与基本理念一致,都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但是“2017年版”突出健身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完整运动项目体验,强化运用,把握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培养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操作指导性强。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则指出,当前我国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中主要存在着缺少体育技能教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少、体育理论教育不足、外部环境的阻碍等问题,并提出了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实在性、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的运用等相应对策。

2.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验-研-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基于雷达图分析效果的评价》提出了“验—研—学”教学策略,即在每个项目单元的体育教学当中,在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引导式体验,并根据基础学情和体验效果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分组教学,教师分组依次指导、依次针对性调整各组练习内容,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优化促进体育学力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寻求进步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潜能,使体育课堂技能教学和体能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为今后开展高效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開阔思路,为改进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构建良好高效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衔接的窘境及其有效方式探索》指出,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有体育课程体系缺乏连贯性、体育课程知识体系逻辑性不强、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主观随意等问题,因此,构建动作技能发展导向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时应注意学段之间的“缓冲区”,注意各学段动作技术学习的不同要求,注意细化不同水平层次。

《初探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用好分层教学法提出了建议:按学生体育成绩和能力高低等要素,把学生分成加强组、提高组、突破组三个层次;依据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对应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突破性目标;针对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层次进行差异化评价,同时把握好统一评价原则。

3. 体育有效教学及评价的研究

体育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价尤为重要。《韶关市中学体育课有效教学研究》通过教育实验,得出“学生在体育课单元教学中成就感源自于运动技术的掌握和体育成绩的提高”“学生理解单元体育课内容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提高体育成绩的基础,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等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竞技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调查研究,构建了广东省中小学竞技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其中包含“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与反馈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

三、继续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与探索,打造校园足球文化

发展校园足球是振兴中国足球的实际行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是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及健康的需要,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品质、顽强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的需要,更是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校园足球对我国发掘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办好校园足球联赛,促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校园足球文化 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指出,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有利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四、加强学校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历来学校体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研究主题。《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确立了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的具体要求:75%运动密度,135~160次/分钟心率,20分钟技能学习和10分钟的体能练习。

《深圳市罗湖区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指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以及校园体育安全是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五个重要因素。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强化督导工作,切实落实“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通过体育社团和体育竞赛等途径,提高高中学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大学校运动设施的投入,扩大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建立校园体育活動风险管控机制;利用多种途径宣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路径研究——基于体医结合的视角》认为,人才缺口、应试教育理念、政策和资金保障是阻碍体医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文章建议加强“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实施定期培训;建立制度、规范、标准,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打通培养、就业渠道;建立专业团队,真正达到体育和医学全方位融合,构建青少年健康大数据与互联网沟通的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