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 要:如果说精准扶贫是一项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那么异地扶贫搬迁就全面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随着一大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的贫困农户脱离了原有的生活区域,开始进入全新的地方劳作和生活,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格局,也给精准扶贫提出了新的挑战。异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如果说农民新住房选址、修建,水、电、路设施等工作属于“硬件”范畴,那么新迁之地文化氛围培育、市场经济意识树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则属于“软件”范畴。要使异地扶贫搬迁取得实质性效果,不仅应重视“硬件”建设,也必须加强“软件”建设工作。
关键词:扶贫搬迁 “软件”建设 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231-02
要使异地扶贫搬迁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新迁居贫困农户在新地方“留得下、可持续、能发展”,在搞好农民新住房选址、修建,水、电、路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对新迁之地的文化氛围培育、市场经济意识培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软件”建设,不断丰富异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增强新迁贫困人群的综合发展能力。
相比“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复杂艰巨。“软件”建设跟不上、搞不好,不仅会影响异地扶贫搬迁的实际效果,更可能影响整个精准扶贫的进程。重视异地扶贫搬迁中的“软件”建设,是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
综合各地异地扶贫搬迁的实际情况,“软件”建设大体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如下所述。
1 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生地”变成“熟地”
异地搬迁,意味着千千万万的贫困农户要离开世代生活劳作的环境,迁入新的环境。对于贫困农户来说,由于对新迁之地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条件缺乏全面的了解,不少农户在这里感到无所事从,致使新迁之地成为所谓的“生地”。要让广大贫困农户在新迁居能够“留得下”,首先必须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新迁之地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帮助这些农户逐步熟悉了解新迁之地的经济社会条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使“生地”变成“熟地”。
一是制定科学的生产生活指引方案,帮助贫困农户全面了解新迁之地的外部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详细介绍新迁之地的宜工、宜农、宜商的条件,使贫困农户真正认识到政府推动移民搬迁的目的不仅只是解决其生存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大家解决发展问题,增强广大贫困农户对扶贫搬迁工作的信心,增强对新迁之地的认识和了解。
二是开展好“结对子”帮扶活动,鼓励新迁之地周围或附近的原住农户主动与新迁入农户加强生产文化交流,增强新迁入农户的归属感。有目的性组织开展村对村、户接户的村民交流活动,通过当地农户的言传身教,带动新迁农户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帮助新迁农户尽快融入当地环境。
三是抓好移民搬迁后的衔接工作,使新迁入农户尽快进入新的生产生活状态。在扶贫搬迁工作完成后,根据当地宜工、宜农、宜商的发展条件,由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出面,搞好统筹协调,组织、引导新迁入农户利用当地的发展条件及时开展生产活动,通过农户增收增强大家对新迁之地的感情。
2 抓好观念更新,推动贫困农户从“脱贫”向“致富”转变
贫困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广大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最为重要。异地扶贫搬迁对于贫困群众来说,就是一次从生产生活环境到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要使异地扶贫搬迁的广大贫困农户在新迁之地“可持久”,帮助他们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掌握,使广大贫困群众逐步认识、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观念,推动广大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被助“脱贫”向主动“致富”的转变,是确保异地扶贫搬迁取得最终成效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强对异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的市场意识启蒙工作。主要是通过科技部门对口宣讲、农村能人示范带动、社会各界对口帮扶等方式,帮助来到新迁之地广大贫困农户逐步树立农村市场经济观念,提升整个异地扶贫搬迁贫困人群的发展意识。
第二,搞好迁居之地的市场培育工作。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逐步发展、有效引导”的原则,逐步在迁入之地发展农村小集市等交换市场,让宜居之地逐步发展成宜商之地;另一方面,鼓勵附近村落的农户主动深入异地扶贫搬迁之地,与新迁入贫困农户开展商品交流、信息沟通等活动,促进异地搬迁之地市场化发展。
第三,多渠道解决异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增收问题。在原住地,有条件的,由政府出面,通过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承包等方式,帮助搬迁农户完善原有耕地、山林、果园的使用途径,确保搬迁贫困农户取得稳定的收益;在新迁之地,有组织地开展好搬迁贫困农户的对外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旅游,当地企业集中招工等,帮助异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扩展就业门路,增加农户收入。
3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实现从“农人”向“能人”的转变
异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普遍缺乏农业实用技术。要使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农户在新迁入之地实现“能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对这些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其生产技能,帮助他们逐步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人”。
一是科学制定实用技术培训规划。结合异地扶贫搬迁规划的完善,配套制定针对异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方案,根据“立足需要、自愿参加、分类指导、突出实效”的原则,分期分批对异地扶贫搬迁贫困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是设立实用技术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在安排异地扶贫资金的时候,应将实用技术培训列入预算,根据异地扶贫搬迁的进度配套下达,保证实用技术工作能及时有效地开展。
三是建立异地搬迁贫困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机制。应以县为单位,建立针对异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机制,构建政府牵头、农技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完善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措施,确保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发挥农村能人的示范效应。要从异地扶贫搬迁农户中重点培养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展现才能的人才,发挥他们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其他贫困农户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推动整个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体依靠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帮助以及自身努力尽早迈入小康目标。
4 结语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一项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那么异地扶贫搬迁就全面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相比“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复杂艰巨。“软件”建设跟不上、搞不好,不仅会影响异地扶贫搬迁的实际效果,更可能影响整个精准扶贫的进程。需要从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生地”变成“熟地”,抓好观念更新,推动贫困农户从“脱贫”向“致富”转变,以及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实现从“农人”向“能人”等几个方面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阮康乐.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7-58.
[2] 杨甫旺.异地扶贫搬迁与文化适应——以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6):77-78.
[3] 贾璟琪,丁雪瑞,李富忠.对山西省兴县精准扶贫中异地搬迁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