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职能进行转化。教师职能转型需要内外驱动共同作用,内驱源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作用,外驱源自高校职能演变和社会发展要求。本文针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能转型展开论述。
关键词:应用型 教师职能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59-02
1 應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走向转型
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的是非学术性研究工作,需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产品构思或产品形态,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作为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转换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就我国当前情况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将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将其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 教师的转型及其驱动力分析
2.1 高校职能演变及社会发展
高校的存在价值需要通过职能进行体现,对高校的职能演变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职能也在不断拓展,这就对教师的职能产生很大影响,促进其职能转变。在中世纪提出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完成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育发展到十九世纪出现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这就标志着大学的第二基本职能确立,也就是科学研究,这就带动教师职能的改变,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让知识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在此之后,大学的第三层基本职能被提出,也就是社会服务职能,这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在发展中需要大学发挥出更大的优势行使社会职能。大学教师的职能也再次演变,教师在完成前两个层次的工作之后还需要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这就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校职能的演变促进教师职能不断拓展,内涵更为丰富,教师的职能与高校职能具有良好的匹配度,高校职能的变化为教师转型提供有力的驱动力。
诸如此类的外在驱动力是导致教师转型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它让高校教师的动力被激活并付诸实践,让教师的思想不断解放,对传统封闭的教学、研究方式进行改变。在明确社会需求之后,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进行融合,开展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教师的转型是对社会发展的不断适应,是自身基于环境的主动适应。大量实践证明,在建设本科院校时要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前提条件,融入区域产业转型潮流,让教师转型发展顺利进行。教师需要重视教室以外的拓展,走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2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意义
高校职能的拓展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师转型,通过辩证关系理论可知外因需要与内因共同作用才能促进事件发展。因此,要想让教师转型顺利完成还需要内驱力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是需要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转型实现,高校教师的转型对于教师的职业价值与生命意义都有重要意义。“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社会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学生就很难出现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学生就很难树立起创造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的转型就是对自我的提升,并不断完善自己,这也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培养教师时候需要在其头脑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教师只有重视实践才能让教师具有良好的自觉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每名教师的最大潜能,让教师树立起“自我更新”意思,不断完善自我能力,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转型,并参与到转型中。
3 教师转型的目标及实现策略
3.1 完善培养机制,促进教师转型
近年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很重视“迎评”,因此挑选了很多毕业于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他们从研究型高校直接转入了应用型高校。有些学生属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缺少必要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手段,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历练使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此外,很多学校中既有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没有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具备的教师水平。要想让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实现转型,就需要将培养作为主要措施,借助技术训练培养出“双师型”教师,在教室培养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
第一,通过培训完成教师转型。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都有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培养,对于教师转型来说这是一项有力措施,但是其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学校只是通过简单的专家讲座完成培训,强制性的要求教师参加,并且时间多为休息日,这就使得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培训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内部网络平台上发布丰富的课程内容,将本学校的特色学科作为主要课程,让教师能够利用空闲时间完成在线学习。在量化在线培训时,应当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建立起定性评价标准,并重视对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
第二,通过实践完成教师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让理论知识向着应用实践转化,同时让人才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当遇到问题时能够使用创造性方法进行解决,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重视应用型教师的培养。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为教师创造更多有力条件,包最有效的就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教师去企业中与本职教学所对应的岗位开展实践,常见的有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拜企业中操作技能过硬的员工为师,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对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内化,在未来教学活动中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通过研究完成教师转型。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招收更多学生,打响学校的知名度,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候具有很明显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高大上”课题的选择,开展课题研究完全为了申报国家级课题项目,忽略了对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这就是校本研究的缺失,校本研究就是对所在学校展开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管理、教学、服务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升本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如果能够重视校本研究的开展,就能够促进学校顺利转型与发展。在研究过程重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营造出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氛围,让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研究能力得到提升。
3.2 完善评价机制,加快教师转型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评价机制是用人机制的基本保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教师转型的加快。很多院校都非常重视对教师开展规范化管理,将知识创造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没有将知识的应用列入其中。所以,需要完善应用型教师的評价机制促进教师转型。
第一,完善科研评价。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是按照研究类大学的评价模式建立自身的评价机制,例如最常见的职称评定。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将论文的发表、引用作为最关键的评价标准,如果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就会具有非常显著的评定优势。对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大多为理论性非常强的文章,实践性文章则很少被收录。因此,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职称评定就需要将大量时间精力用到理论研究中,这就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背道而驰,教学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无法体现,教学与科研无法共生,这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转型可谓举步维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提升。基于当前错位的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应当联合新建院校对评价标准进行完善,在教室进行职称评定时着重强调其应用性,优先做出高应用性科研成果的教师。
第二,完善教学评价。目前很多高校都将实践课程纳入教学安排中,但是在进行教学考核时,没有对理论与实践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实践课所占比重非常小。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重理论,轻实践”,要想实现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具有较大难度。如果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会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转型的推动力减弱。所以,学校要重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重视实践性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聘请校外的行业专家参与其中,体现出实践的优势,引导教师转型的顺利完成。
3.3 建设平台机制,促进教师转型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秉承创设技术应用型大学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该类大学就是要将知识优势转化为更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在市场中得到发挥,这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存在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要为教师建立良好的转型平台,让教师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当前学校与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合作机制,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创办大学科技园,为教师提供有力的转型平台。教师可以在大学科技园中自主选择企业,同样也可以从自身优势出发创办企业,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要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校园生活阶段就能够明白应用实践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实现了向实践型的转变,学生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实用技能,让自己向着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要想顺利完成教师转型工作,既要有高校完善配套机制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协同作用。高校良好转型氛围的营造能够提升教师转型的热情,教师积极主动进行转型才能够体现出自身在学校中的价值,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东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转型探讨[J].高教论坛,2015(6):75-77,80.
[2] 雷经国.论地方转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评论,2014(9):60-62.
[3] 丁志同.高校教师转型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析论[J].理论导刊,2014(9):92-95.
[4] 刘立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机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2(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