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悦琳
创意天王王国平,拍电视说一不二, 追求第一,永争第一,誓当第一,被媒体誉为“电视狂人”“传播大师”。
当年,由中国音乐电视事业奠基人孟欣任制片人开创的中央电视台第一档以音乐电视为主的栏目《东西南北中》,开播第一期第一个节目播出的就是王国平的MV《初春寄语》,采访的第一位MV导演也是王国平,于是,有媒体说:“是王国平导演的MV宣告了中国MV的诞生,王国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MV第一人。”又有许多人更说,他们是看着王国平MV作品长大的一代。
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当年全国电视界拍MV尚属新鲜事儿,央视总共才收到一百余部参赛作品,而王国平一人就报送二十几部,占五分之一强,最终,十个金奖中又连中二元,由此典定了其MV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而后又连续四届荣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创造了获奖奇迹。
这样一位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怪才牛人,先后被人民日报《环球人物》评为“六十年新生活第一人•巨变时代探路者”、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优青年文艺家”、被中国视协评为“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被上海视协评为德艺双馨“世纪之星”。
二十几岁的王国平,因为处女作一鸣惊人,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曾被大家投票选举为上海电视台最年轻科长。
三十几岁的王国平,因为作品获奖最多,又成为上海电视台破格评定的最年轻副高级职称导演。
另类的王国平常常离经叛道,随心所欲。他说:“唯有搞艺术,才能天马行空,自由自在。”
电视是他的图腾,创意是他的灵魂。
2000多部MV、形象片、宣传片、旅游片、风光片、广告片、教育片、公益片、包装片、纪录片、微电影等微影视作品, 200多项中外大奖,使他在微影视领域一马当先,无人望其项背,成就非凡的王国平无疑是中国微影视的执牛耳者。
任何一位导演,必须以作品示人,凭实力说话,靠才华领先,牛不是吹的!且看王国平到底牛在何处?
王国平认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首创出全新的电视样式,才能挖掘和发展电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电视除了有传播功能、信息功能、娱乐功能之外,更有艺术功能、美学功能、思想功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未受海外MV影响的前提下,王国平以石破天惊的勇气和魄力自发率先创立中国本土MV电视新样式,1986年秋导演的MV集《金色的旋律》(黄英、吴越菲等演唱)横空出世,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被媒体称为“中国MV的开山之作”。
1991年,王国平首创中国第一部环保音乐风光片《青春梦旅》,该片通过八位不同职业的青年男女自发组织的一次“环保宣传”自行车旅游活动,该片因为形式之新奇,备受观众热捧,荣登上海电视台当周收视率榜首,力超当年轰动一时的墨西哥电视剧《卞卡》,还被时任总理李鹏携至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大会上播放而享誉海外。
1995年,追求极致的王国平大胆将MV与电视剧进行嫁接,首创中国第一部MV剧《风情石库门》(李玲玉演唱并主演、何琳主演),全剧用声音和视觉语言生动展现海派文化,片长50分钟无一句对白和旁白,只有音效、音乐、歌曲,堪称奇特。此片除囊括中国省台音乐电视评选(中国歌星大会串)特别奖、金奖、导演奖、摄像奖等外,还被瑞士第36届金玫瑰电视节秘书长皮尔瑞盛赞为“世界一流的电视片”,他对王导说:“为你举办专题研讨会这个荣誉比任何一个大奖都厉害,因为之前,我们电视节已举办35届,但是还从未曾为一个导演或一部作品搞过研讨会,你是第一人!”组委会破例为王国平举办专题研讨会,以表彰他对电视艺术的开拓性贡献,王国平因而也被中外电视界公认为“先锋前卫、开拓创新的电视样式发明家”。
2006年,王国平首创中国第一部旅游系列微电影《八仙南通寻根记》,共八集,每集15分钟,并有每一个“八仙”人物贯穿一个主题,通过赋予传说中的“八仙”以全新的身份,回南通寻根,展现南通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如诗如画的风光。该片以前所未有的新奇样式轰动长三角,并获首届全球旅游视频大赛最佳奖,王国平又被媒体奉为“中国微电影之父”。
2009年,王国平首创了由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管弦乐序曲音乐电视《红旗颂》,也即交响乐MV,对于已拍了三百多部3-5分钟歌星MV的王国平而言,拍摄一部相当于三首歌曲的片长容量且全是音乐而无歌手出镜演唱的主旋律音乐电视,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该片在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节目评选上荣获一等奖,它再一次鲜明地体现了王国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MV,是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唯美结合,流行性和经典性的优美结合。
浑身都是创新细胞的王国平还是国内最早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的鼻祖,早在1988年,他就开创了跨省市选秀娱乐节目的先河,由他一手总策划、总导演的《“卡西欧”上海睦邻城市家庭演唱大奖赛》曾在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和上海这五大城市掀起了举家K歌的狂潮,轰动一时。
而王国平作为全国第一档综艺娱乐节目上海电视台《大世界》的导演,更是执导了许多选秀比赛类综艺节目,如华东六省一市青春歌手大奖赛、上海首届中学生辩论赛等,均为原创、首创、独创,而并非模仿拷贝,也非购买外国版权。
全国电视导演数以万计,优秀导演也多如牛毛,但王国平是独一无二的,他不仅仅是获奖多多、硕果累累的杰出导演,他更是开拓创新、探索实验的电视样式发明家。
时任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文国称“王国平是第一,更是唯一”。
王国平对于电视新样式的首创,在国内甚至放眼国外都绝对是超前的,他超前的时间并非是2、3年,或5、6年,而是10年、20年,甚至是30年,是大大的超前,超乎寻常的超前,以至于他的片子在参加许多中外各大电视节时,评委们往往都会说看不懂,或说四不像,结果是无法归类,不能评奖。王国平不无感慨地说,中国若有评艺术院院士,凭他这么多的电视发明创新成果,那必定是艺术院士。所以,坊间常有人戏称他是“院士级的导演”。时任上海电视台一台副台长赵抗卫称他是“天才导演”。王国平则说,他是天生导演,下辈子还会做导演,哪怕这辈子,有大机会和好机会从政或从商,他绝不心动,他乐于一辈子做导演,电视是他的全部艺术生命。难怪有同事对老台长盛重庆说:“像王国平这样创意无限、才华横溢的超级导演,上海台今后恐怕很难再有了……”
创意是灵魂,创意必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国平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影像艺术,只有创意出非凡独特的视觉效果,才能标新立异,独领风骚。
王国平创意出的一系列独一无二的非凡影像新视觉,横跨电视和美术两大领域,堪称“神奇的跨界高手”“影像创意大师”。
1994年,异想天开的王国平在拍摄经典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演唱)MV中,破天荒地用三千米红布包裹山头这一“大地艺术”和非凡创意震撼观众,轰动全国,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电视金奖,担任颁奖嘉宾的国际影星尊龙赞扬该片为“中国最牛MV”,中外媒体称作“中国MV里程碑”,其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和宏大壮观的雄伟气势将中国特色MV推向巅峰。这次“大地艺术”的规模可挑战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国大地艺术家克里斯多夫的作品,堪称世界第一。
另外一部更牛的MV则是为廖昌永拍摄的《风雨同舟手拉手》,该片首次创造性地运用了“人体活雕”行为艺术,破天荒地动用一百多位演员扮演“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大型浮雕: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并同时新创作了“参政议政、改革开放”两组新雕塑。因为一般“人体活雕”数量仅为一人或数人,而如此大规模的“人体活雕”也大大超越了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大奖的《收租院》“人体活雕”,堪称全球第一。王国平用西方行为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主旋律内容,令人脑洞大开,拍案称绝,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2004年,王国平执导上海城市形象片《LOVE•上海》,它以一位上海男青年和一位西方女孩一见钟情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并融入浪漫、时尚、怀旧等多种上海元素,尤其是片中率先在国内运用了“人体彩绘”这一先锋艺术,亮爆眼球。精心设计的外国男人的京剧脸谱和中国女性的蝴蝶造型彩绘的同框,既有反串的戏噱意味,又寓意了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这种将电视与美术溶为一体的跨界创新,创意了别有洞天的电视新影像,著名油画家、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全山石称赞王国平是“中国电视界与美术界二大领域的跨界第一人”。
2007年,王国平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上海色彩》,全片通过画家男主人公与模特女主人公之间的虚幻爱情故事,巧妙串联起了上海蓬勃兴起的创意园区,叙事结构则游离在现实与梦幻、艺术与工业、创作与生活、恋爱与失恋之间,以层出不穷的创意和令人炫目的影像构成了新海派美学的视觉系统,它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上海导演卓尔不群的重新崛起。该片再次创新地运用了“人体彩绘”这一前为艺术,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又让情节得到了发展,可谓一石三鸟,分外出彩。该片荣获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SONY高清杯电视大赛一等奖和第九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艺评选一等奖。
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王仲伟曾为王国平题词:影像创意。王国平在影像创意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敢于并善于运用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另类手法和怪异形式(如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象征艺术、人体活雕、人体布雕、人体彩绘等),反其道而为主旋律题材服务,从而赋予了司空见惯的宣传内容以一种颠覆常规、耳目一新的新形式,这种红色经典的内容与荒诞不经的形式原本毫不相干的奇妙组合,却产生了一种骇世惊俗的视觉冲击和意外无比的惊喜。王国平无疑是将西方艺术形式与中国宣传题材相嫁接的电视第一人,因而具有教科书般的示范意义和开拓性的引领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电视人“唯收视率”和“娱乐至死”,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而王国平却从未同流合污,他始终坚持高擎艺术电视大旗,另辟蹊径地将宣传电视艺术化并追求到完美极致。
2010年,王国平受时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现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之邀,度身打造世博MV《海上生明月》,由成龙、刘德华、姚明、刘翔等世博形象大使和两岸三地近50多位超级巨星演唱,可谓阵容豪华、星光熠熠。如此,该部MV便呈现出华丽炫目、意义深邃的影像画面,被中外媒体称为“庆典MV的巅峰之作”。
近日,王国平又与朋友合作致力于制定中国立体电视技术标准,运用立体电视技术手段打造电视新视觉,立体电视图像不仅能给观众一种深度感觉,而且能给观众一种景物伸展于荧光屏之外似乎伸手可触的感觉。立体电视彻底颠覆传统电视的平面欣赏效果并超越3D电影的技术发展,又将带来一场影视摄制和视频观赏的新革命。
不可能是暂时的,可能是永恒的,王国平创意新影像的魔法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创造是一种境界,创造是登峰造极。王国平特别注重电视的审美功能,其追求的电视美学境界就是“唯美、优美、完美”。
王国平认为:电视虽是舶来品,但要发展中国电视艺术,必须创造出属于中国电视艺术的新美学。
深受江南山水浸润的王国平对江南文化充满深情和独特感悟,于是,他率先在一系列MV和形象片中,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承前启后地开创了新江南美学。
早在1995年,王国平原创的周艳泓演唱的MV《又见茉莉花》堪称新江南美学的经典,它将妩媚动人的戏班少女与曲径通幽的水乡小镇浑然天成,恰似一幅泼墨挥就的中国画,隐隐约约中表达一种朦胧美和含蓄美,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和上海电视台副台长孙重亮赞扬该片是拍的最美的江南题材的MV。
王国平原创的新江南美学是对古代传统江南美学的全新演绎,它运用时尚元素和超前意识重新解构江南语境,使之升华成一种超越时空、穿越诗画、飞越梦幻与现实的神韵之美。
王国平在新江南美学理论指导下,拍摄了一系列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江南题材微影视作品,如风光片《梦寻桃花源•宏村》《休闲杭州》《江南古镇朱家角》《鹤舞南翔》和MV《太湖美》《无锡是个好地方》《湖笔颂》《飞扬真情》等等,美不胜收。
王国平执导的新江南美学的巅峰之作《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连续在2016年第二届全球旅游视频大赛和2017年第十届中国旅游电视周荣获最高大奖。颁奖嘉宾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赵化勇直夸该片美的无语。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赞扬该片拍出了松江的精气神和高颜值,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上乘大片。
除了原创了新江南美学,作为大上海都市文化养育的海派导演王国平,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其创意的一系列上海影像,还独树一帜地原创了新海派美学。王国平新海派美学源于上世纪三十四年代老上海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所呈现出的海派美学,又融合了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和小众化的欧洲文艺电影的美学特征。新海派美学讲究审美的格调、叙事的腔调、画面的影调、细节的情调。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国平率先将上海本土的弄堂游戏和路边童谣“小巴辣子开会了”拍成MV,并推出原创音乐电视剧《风情石库门》而轰动荧屏,由此将海派文化推向世界,“路边童谣”也成为新海派美学的标志作品。
王国平新海派美学的代表作,既有大气恢弘的《在灿烂阳光下》《爱•上海》等MV,还有浪漫怀旧的《外滩寻梦》《你是我的阳光》等MV,也有新颖时尚的《魅力浦东》《梦想安亭》等形象片,还有追寻历史的《苏河湾》等宣传片和《上海电信》等广告片。
2014年,王国平导演用唯美的视听语言、新奇的特效制作、独特的创意手法,倾情演绎了一部集灵感与浪漫一身、融时尚与怀旧一体的城市形象片传奇佳作《美好静安》,该片作为新海派美学最新标杆的惊艳亮相,在首届全球旅游视频大赛上一举夺魁,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旅游局原局长道书明颁奖时称王国平是“传播先锋”,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点评道:“用小人物的默默奉献彰显大都市的五光十色,可谓别具一格,其以情动人的视角远远胜于以往一般以画面取胜的形象片,它的成功探索,标志着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创作已摆脱了花里胡哨的初级阶段,而上升到了注重内涵、追求情感力量的新台阶,它所呈现的美学境界是追求中国民族美学精神的结晶,彰显了王国平原创的新海派美学的力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与电视的壁垒已彻底被打破,影视技术的普及化使得大电影与微电影并驾齐驱,以往影视专业分工的巨大鸿沟也被逐渐填平,电影导演与电视导演也互为贯通,而从作家、演员、摄影、美工等转行做导演的也层出不穷并成为一种风尚和捷径。
作为中国微电影第一人的王国平能否逆袭成中国大电影第一人,我们翘首以盼并充满信心,因为王国平团队的核心成员,如摄影师、美工师、造型师等早已参加吴宇森、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的多部电影大片拍摄,而王国平本人凭借其“首创、独创、原创”的创新精神和“唯美、优美、完美”的美学追求,正蓄势待发,力图破泰囧、劈战狼、飞红海、扫药神、跨西虹……
上海市人大原主任龚学平曾为王国平题词:电视神画。曾经创造电视神话的王国平,必将创造出电影神画,厚积薄发、出神入画的王国平将努力打造最上海的新海派电影,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王国平必将奋力再创中国新神话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