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虹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如何规范管理其财务活动,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金的安全,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完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引言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按照资金来源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近几年,随着事业单位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发展,对单位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经济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在制度的设计和制度的创新方面与时俱进。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比例上升,事业单位自身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事业单位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全面,带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这类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既不同于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又不同于纯企业,既要承担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又要兼具企业的管理特征,以盈利为目的,创造财富价值。因此,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具有双重性质,一是要反映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二是要反映企业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如何规范管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金安全。本文就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予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二、企業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为主,并未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模式,仅仅注重财务收支管理,忽视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预算管理等等,缺乏竞争意识,难以适应企业化发展的需要,其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制定了大的框架型的财务制度,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及分工,却缺乏明细的操作制度,比如关于报账程序的规定,借支现金的规定,零星采购办公用品的规定等等,有些制度虽然制定了,却又缺乏监管措施,执行中流于形式,没有坚持原则,使制度形同虚设。
2.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
一是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不能确定单位的风险点,没有建立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没有涵盖所有领域。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其规定粗枝大叶,只有空乏的制度,缺乏有力的执行力;三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缺乏沟通与配合,对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和反馈,使内控制度失去约束力;四是年末没有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单位具体情况,是否适应单位发展,没有进行有效性评价,更谈不上改正和修订,也没有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五是少数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内控制度,根本无法规避单位经营风险。
3.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大多只熟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会计核算不了解不擅长,这就使得事业单位非常缺乏企业类的会计核算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事业单位进人必须进行公开招考,而很多事业单位十多年未进新人或新进人员中没有财会专业人士,财务人员严重缺乏,导致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业务知识和技能不过硬,工作中漏洞百出,无法适应企业化管理核算的需要。
4.重大资金的支付缺乏监管
事业单位大额资金的支付通常没有进行审批,没有实行集体决策,也没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事业单位重大合同的签订、重要物资的采购没有规范的程序,尤其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自有,在采购重要的设备等大宗物资时,不需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没有审批程序和手续,缺乏监管,“一把手”说了算,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5.会计核算过于简单
事业单位对成本支出的核算科目单一,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所有支出均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核算,没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核算,不利于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虽然新制度下规定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但在购入时仍然是一次性进入成本,造成当期成本过高,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效。
6.缺乏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预算数据的编制,没有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没有实施全面绩效管理。
7.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受限。随着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与到市场竞争,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会加大。然而,目前银行规定,事业单位资产属国有资产,不能进行抵押贷款,事业单位如果现有资金不足,便无法筹集资金扩大再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这就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最终被市场淘汰。
三、完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提高会计核算能力,全面反映企业化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成果,针对企业化事业单位现阶段暴露的财务管理问题,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既相互监督又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制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比如严格规定财务报销流程,坚持“一支笔”审核制度,具体规定现金的借支范围、额度、申请办法,业务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应当符合的有关规定,差旅费的报销办法,零星办公用品的采购制度,大额资金支付应具备的条件和手续等等,使财务制度更明细,更具可操作性,便于财务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安排。
2.建立完善可行的内控制度
以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为依据,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对缺失的制度重新制定和补充,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设置以财务部门牵头的常设内控办公室,找准关键控制点,分解内控指标,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行全员参与管理,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控体系,建立相互牵制、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不让制度流于形式。每年进行一次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内部控制更趋完善。
3.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公开招考或直接根据需要向社会聘用、引进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充实会计队伍,提高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以适应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和增加,会越来越多的涉及大量会计业务的变更,涉及许多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這就需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转变观念,转换思维,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学习,顺应单位的发展,顺利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向企业会计核算转变,以完全适应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如果财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会计核算跟不上单位的需求,必然会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阻碍,不但不能为单位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还会造成财务混乱,账目不清,数据失真,无法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严重影响和制约单位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现有财务人员,组织他们外出学习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企业化管理核算的需要。
4.加强资金的监管
事业单位应对大笔资金的使用实行监管,相关部门应当审核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严禁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对大额资金的支付实现集体决策;对大宗物资的采购,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同级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决定,杜绝暗箱操作,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对供应商实行比选,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售后完善的供应商供货。加强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及时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5.采用适合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
企业化事业单位应当引进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正确核算当期损益,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真实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经营活动的成效,按照企业税收政策,正确核算事业单位的各项应缴税费,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变。
6.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要继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预算资金,推动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决算及结果反馈的全过程绩效管理。要加强绩效目标的编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目标的实现。加大绩效评价工作力度,督促部门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7.扩宽融资渠道
事业单位融资渠道狭窄,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扩大生产,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化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需求, 资金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化事业单位的发展。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不能用于抵押,事业单位便不能从银行贷款,也不能集资,融资非常困难,使企业化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常常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失去发展机会,举步维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给予国有企业同等条件的银行贷款政策,降低事业单位的融资成本,以解决其自有资金不足时发展的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最终改制为企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小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 2017,(4):93-94.
[2]张广萍.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