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预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起始地位。预习方式的正确选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及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学会怎样预习,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进行有效的预习,并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方法 指导 反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有效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生成”也将会更精彩。
一、调查分析,透视预习作业的现状
随着中年级课文篇幅越来越长,预习在中年级语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但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没有从预习中找到快乐,更没有认识到这条“最佳路径”。从而延长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发现在语文预习中存在问题如下。
1.预习形式单一化
单一化的预习形式使得学生在预习时总抱着应付的态度,以为预习就是标段落、圈生字,随便说一两句读懂什么,提一两个不懂的问题。久而久之,预习也成了一种形式。
2.预习要求呆板化
预习要求呆板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有详细的要求,有具体的预习练习。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几个字你得划下来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等等。结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变小了。
3.预习检查随意化
预习检查随意化表现为时常布置预习,而检查却很少有。想起来就查一查抄写情况,想不起来就作罢,更严重的则是:从来就没有查预习的习惯。
二、明确意义,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事半功倍。
2.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针对学生实际,授课制给因材施教带来一定的困难。布置了预习,有的理解了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一知半解;还有的可能一无所知,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进入新的学习中,教师了解了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就更能发挥主导作用。
3.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
三、多种形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1.导学案式预习
所谓导学案式预习,即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山行》和《枫桥夜泊》时,让学生完成作业:1.朗读课文,会背诵。2.理解相关的字词。如:霜叶、红于、坐、愁这几个字词的意思。3.为什么称为“寒山”?4.“姑苏”指的是____。这样,预习效果会很明显,即便是习题中有个别不会答或答错,也毕竟让学生感知了问题的存在。
2.刁难式预习
刁难式预习,即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设计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留给学生在预习课文中思考。面对老师的“刁难”,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出于这种心理,绝大多数学生肯定会认真研读课本,然后通过课堂教学时的适当点拨,学生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3.分步骤预习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让学生掌握语文预习的步骤。①阅读课文。②过字、词关。③了解作者。④划分层次,找出中心内容。⑤写批注,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⑥质疑,就是要求在精读课文,思考揣摩课文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⑦解疑,复习旧知识,看有关参考书,联系现实生活看看哪些问题是自己所能回答的。⑧整理预习问题,做预习笔记。
四、加强指导,培养预习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现象,多数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
1.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请班上成绩优秀,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现身说法,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起全班同学预习的兴趣。
2.加强预习督促与检查
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督促与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产,预习只是徒劳。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监督与检测。
首先,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检查。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探討进行课堂检查。再次,我们还采用不定期的预习调查检测。检查的内容为前一日布置的课文预习情况。检查的时间一般定在早读课上进行。检查的方式由教师和记录员同时逐个进行。
最后,在反馈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只要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督促和指导,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郭亨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四川教育出版社
【5】张卫红.安排好学生的预习任务【N】.学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