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球大战》到《星际穿越》,似乎大多数人习惯抬头放眼浩瀚星空,却吝啬于将想象力放在我们更赖以生存的海洋。海洋作为地球生命最初的诞生地,有着能与太阳系最大火山火星奥林匹斯山匹敌的大塔穆海底火山、深度超过珠穆朗玛峰海拔最高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为了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使尽浑身解数。
拥有“超能力”的不只是好莱坞大片里的超级英雄们,还有海里的众多神奇生物。化“腐朽”为神奇能生产珍珠的贝壳、行侠仗义主动救人的海豚、能用低频率鲸歌超远距离喊话的座头鲸……除了这些曾被反复提起的海洋力量,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海洋奇妙黑科技:能变身最强万能胶的“贻贝足丝”、肉体层面可以“永生”的灯塔水母、断体再生的海参……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刺激海洋生物进化出了“黑科技”?
可以说,海洋生物大部分“黑科技”的进化离不开这三个部分:地壳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猜想一:受地壳影响,章鱼可能成为海洋统治者
错综复杂的海底地形成为部分海洋生物的庇护所,如拟态章鱼。章鱼没有保护自己的外壳或足够锋利的武器,但“足”智多谋的它们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海底复杂的空间地形,在礁岩、石缝中躲藏并掩饰自己。它们不仅能根据海底环境来调整自身皮肤颜色和纹理,其分散的大脑也使得其每条手臂都能独立移动和“思考”。作为海底最聪明的动物之一,拥有 3 个心脏、 9 个大脑的章鱼,如果不是因为寿命太短,它们可能会想办法研究人類到底在想什么。
猜想二:受气候影响,海洋生物可能越来越“迷你”
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环境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对此海洋生物也正在努力“升级装备”,以更快适应新环境:在合理范围内,氧气浓度越高,可能产生的生物体型就越大,同理,动物体型越小,对空气含氧量的需求就更低,适应当下海洋环境的能力越强。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海洋含氧量降低时,北极熊、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已经开始让自己的体型变得为苗条,以便减少平均耗氧量。
猜想三:人类活动可能让低等动物成为最大赢家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的碳含量逐年上升,而海洋与大气在交互过程中吸收、释放过量二氧化碳,使海水逐渐变酸。受海洋酸化影响,在其他动物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另一些动物却有着强大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例如杀不死的水熊虫,为了生存努力点满复活技能:不管是 -200℃ 的低温、 5700 戈瑞强度的放射线,还是 600 兆帕斯卡的巨大压力和真空状态,都能成功复活,因为其超能力为“复制外界 DNA”:当细胞快速修复自己受损的 DNA 时,会将外界环境中的某些 DNA 带到细胞中,并嵌入自己的基因组中。如漫威宇宙中的皮特·帕克被蜘蛛咬后,反而学会用蜘蛛丝使自己成为保护人类的超级英雄一样,水熊虫也学会了因势利导,利用环境让自己更强大。
面对着海洋生物层出不穷的“超能力”,科学家们也同样积极进行着技术升级。比如利用水母开发出了水母耳风暴探测器,让海上船只及时躲开风暴危害,帮助无数出海工作的海员平安返航;受贻贝足丝启发,以瓣鳃纲贻贝科无脊椎动物的胶原组织为基体的生物胶粘剂,应用在了医疗领域……
即使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更迭,海洋也以它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孕育出众多超能力物种。人类目前对深邃海洋的窥探,虽然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海洋改变世界的灵感却早已蔓延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