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冰花》摆上绿野书店的书架后,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特别是同泽中学等几个学校的青年学生更是争相传阅,不出几天,就抢购一空。
刘少奇看到《冰花》后,非常高兴,给予高度重视。他亲自找到杨一辰,问:“这个刊物很进步,什么人办的?”杨一辰告诉他是东北大学附中的几个学生自发搞起来的。刘少奇听后,意味深长地说:“要善于发现革命的萌芽,对东北这些进步青年要热心培植,帮助他们把刊物办得更好。”他指示杨一辰:“要很快同他们取得联系,把他们组织起来。”杨一辰随即与《冰花》主编、东北大学附中学生郭维城取得联系。此后,他差不多每个星期天都来学校,同郭维城倾心畅谈,从当时的政治形势谈到普罗文学的发展,还具体分析了《冰花》刊载的各种作品,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
《冰花》中有两篇文章刘少奇尤为满意:一是《老岭之春》,记叙的是吉林老爷岭一带,地主恶霸对朝鲜人民残酷压榨和剥削,朝鲜农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进行斗争的故事;另一篇是仿屈原《天问》形式写的《新天问》,包括“为什么穷人终年累月受尽煎熬,仍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为什么剥削者不劳而食,坐享其成?”
在刘少奇的直接关怀和杨一辰的具体指导下,《冰花》杂志越办越好,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销路也越来越广。随着《冰花》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刘少奇又指示郭维城吸收了20多名青年学生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1930年初,讀书会逐步发展成为反帝大同盟组织。
(知秋摘编自《刘少奇在中共满洲省委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