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社会需调整心理重塑彼此认识(社评)

2018-10-25 04:29
环球时报 2018-10-25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两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至27日正式访问中国,这是中日关系回到正轨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中日关系对两国来说都是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是近邻,相互需要和彼此的防范不断从不同方向影响双方的关系,加上现实摩擦和美国的离岸平衡作用,中日关系的长期态势可谓不进则退。

这轮中日关系的升温是在经历了数年、且烈度很高的重挫之后实现的。在这期间中日都蒙受了损失,因此双方共同致力于安倍访华成功,并不断为中日关系的修复提供动力,符合中日的共同利益。

两国社会需要进行互视的调整,从心理上对中日关系进行再定位,争取彻底走出之前关系恶化留下的阴影,积极面向未来。

首先,中日社会要相互尊重,肯定、接受对方的长处,坦然面对自己的短处。中日最不该的是互相看不起,搞意气之争,然后彼此搞“远交近攻”,结果原本一般的冲突就能演化成双方的严重对立,事事都能上升到国运和国家尊严的高度。

在确立了彼此尊重和共存共荣的大原则后,中日就容易和而不同了。中国人就会发现,日本从技术更新到精细管理,有很多值得中国长期学习的优点。中国身边有一个日本这样的规模不很大、但精致程度却很高的国家,是很不错的一件事。

日本人则会发现,中国现代化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它的规模效应是日本不得不叹为观止的。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逐渐追上来也注定不可避免。日本不应与中国崛起过不去,那无异于逼自己。它应该与崛起的中国真诚建立互惠关系,而不是为遏制中国力量的成长绞尽脑汁。

中日尤其不应掉入理由被夸大了的、渐渐真假难辨的安全竞争。中国强大起来,日本马上担心遭到因历史原因而导致的中国报复,其紧张程度似乎远远超过了印度、韩国等对中国的担心。日本需要走出这样的心理。

中国社会则应克制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想象,不要用日本可能变成一个核大国并重新侵略中国的风险吓唬自己。中日都不应把潜在的可能性当成现实风险对待,并让它们主导两国的战略互视。

两国有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划界等纷争,但双方对它们的管控能力应当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而不应是最差的。中日因钓鱼岛的纷争恶化两国全面关系,不能不说是挺滑稽的一件事,这不是两个成熟大国应该做的。

历史问题一直发展到那样尖锐、敏感,也不正常。日本右翼成心挑事,毫无疑问挺恶劣的。但是那些人很来劲,“斗志昂扬”,那种劲头都是从哪儿来的,中日社会有必要共同反思。历史问题宜逐渐淡化,双方应逐渐形成有助于这种淡化的互动。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个道理在中日之间尤其准确。中日的地缘位置在历史上反复导致了悲剧,但在全球化时代,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应当转化成彼此合作的种种优势。两国再因邻近而严重互斗,实属搞乱了时代,钻了牛角尖。

中国快速崛起,是中日战略态势的主要变量。日本不断躁动,采取激进行动,是中日关系前几年恶化的主要直接变量。双方应当总结两国关系前几年的曲折,争取从战略心理层面拉近彼此,减少互疑,增加相互谅解和适应性,为两国关系的回暖不断加注动能。▲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钓鱼岛两国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两国”演义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