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林
七、八月的陕西定边,一场场大雨如约而至。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也热闹了起来,雨水冲刷着黄土,形成一条条小“黄河”,别有一番韵味。
就在这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的边陲小县,驻扎着一群年轻人。与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年轻人不同,这里生活条件艰苦,偏远得有时连个新面孔都见不着,他们却甘愿驻扎在这里。这就是陕西定边董新庄风电场的上海电气项目团队。团队里的8个人每天忙着定检巡检,做着熟练的工作,一切都与往常一样。突如其来的一场特大暴雨却打破了这份平静。
“紧急情况!有几台机组通信中断,情况不明,请速来中控室一趟。”上海电气现场项目经理韩光召接到了业主的电话。
黄土高坡上地形地貌复杂,每次大雨都会卷走大量泥土。每次下雨前,韩经理的项目团队都会做好防汛准备,就连箱变设备项目团队都用砖石将设备围起来,防止泥土倒灌引发安全事故,这次也不例外。暴雨下得实在太大,午后两点钟开始下,到六点了都没有停。对于通信中断,可大意不得,这意味着将无法掌控风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往往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暴雨再加上泥流对风电设备的冲击,什么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发生,倒塔、飞车、着火……韩经理来不及多想,二话不说立即赶到了国家电投董新庄风电场的中控室。
业主反映,此前8台风电机组通信突然出现中断,原因不明。韩经理马上开始了故障排除工作。通过电脑连接交换机的方法一个个试连,最终确定问题出现在39号机组上。
他召集了项目团队与业主一起赶往风电场进行维修。平常,两支队伍一起打篮球、乒乓球时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真正遇到事情,大家却是众志成城,一点都不含糊。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天渐渐黑了。大家冒雨驱车20多公里,眼见快到风电场了,却遇到新的难题。由于暴雨,大量的泥流横穿过路面,又深又急的泥流凭空生出一条河,拦住了大家的去路。时间一秒秒逝去,排除故障刻不容缓,多耽搁一秒就多一分危险。情急之下,大家纷纷下车准备徒步穿过泥流。可脚刚一踏进泥流,长筒雨鞋就灌满了泥浆。
“大家脱掉鞋,手拉手一起走过去,注意安全。”韩经理当机立断。
大家脱掉雨鞋,挽起裤筒,手拉手开始过河。水底淤泥吸陷着脚掌,水面泥流拍打着膝盖,大家每一步走得都很谨慎,以防被水冲倒或不慎滑倒。所幸有惊无险,大家全部安全渡“河”。
过“河”后没有半点停歇,项目团队打着手电筒、背着工具箱向机位点赶去。雨水淋透了衣服,他们却全然不顾。
走进塔筒,项目团队用了将近二十分钟终于排除故障,风电机组也全部恢复通信。业主方对项目团队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但韩经理却未下达撤退的指令。雨一直下,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停下来,其他机组是不是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防患未然,韩经理决定带着项目团队对风电场其余机组再检查一遍。
夜里的风电场格外寂静,雨水拍打在机组、地面上,也拍打在大家坚毅的脸上,声音显得格外清晰。黑暗中光点移动着,项目团队从一台机组到另一台机组,穿梭着、忙碌着、检查着……等全部检查完,已经快十点钟了。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最大追求,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客户放心,让风电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辛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能让客户满意,我们做什么都值了。”事后被问到为什么明明故障已经排除还要“多此一举”全部再检查一遍时,韩经理如是说道。
雨水冲得黄土地千沟万壑,但对客户的热情却不会削减,永远饱满;暴雨阻断了前行的路,但为客户服务的心不会阻塞,永远通畅。自己多辛苦一点,为客户多想一点,为客户多做一点。这就是上海电气的项目团队,这就是“至臻至诚 行远不殆”的上海电气风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