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华/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委员会
经济新常态下,受“双板挤压”“双灯限行”“双增制约”和“双量齐增”等问题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亟待解决“种强销弱”“优质不优价”难题,叫响一批农业品牌,走“品牌强农”之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要抓手。淮安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拉长补齐“四化同步”农业短腿短板,实现由“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坚持高扬品牌风帆,大力创品牌、树品牌、扬品牌,带动更多“淮字头”农产品出海出山。
淮安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个,数量居全国设区市前列,但缺少市场号召力,又各自为战、自谋发展,难以做大做强做响。应尽快出台农业品牌化意见,设立品牌发展基金,高位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协同发展,以区域公用品牌统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公开发布后,要尽快规范授权有一定产业基础、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免费使用。同时严格授权、管理和监督,避免“公地危机”,出现泛用、滥用。作为年度考核内容,激发县区发展农业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产业项目资金、“4+1”产业资金有机结合,引导鼓励企业协会创自有品牌、用“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
加大对“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力度,讲好品牌故事,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树立“金字招牌”的良好整体形象,吸引更多企业和协会参与其中,打造、叫响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抢抓今后3至5年我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期”,蓄力在扩大品牌数量、提升品牌价值上狠下功夫,力争把“淮味千年”打造成为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2018年将新增区域公用品牌2个,认证“三品一标”300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著名商标2个以上。
品牌创出来、打得响,还要立得住、站得久,特色产业是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从产业“强起来”、质量“产出来”和安全“管起来”三方面发力,全面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不断放大“4+1”产业资金效应,引导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着力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之路,促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一体升级发展。今年底,“4+1”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0%,稳步有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产业“强起来”。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原则,出台修订特色产业产加销和包装等标准规范,在生产各环节全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批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切实将优质“产出来”。
深化“双安双创”、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专项整治”,严格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质量全程追溯、诚信建设“红黑榜”、产地准出“身份证”等制度落实,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一步擦亮品牌绿色、优质底色,夯实品牌发展的根基。
创品牌、树品牌、护品牌,最终目的在于将农产品销出去、销得畅,通过品牌实现溢价增值,让农户更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一是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生态循环农业、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和精加工、种质资源保护研发等方面创新突破,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从“卖原料”走向“卖产品”,不断拓宽品牌溢价增值空间。
二是用好管好南京(淮安)品牌农产品展示中心,筹建北京淮扬菜品鉴堂品牌农产品展示厅,举办南京和淮安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专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形象、统一推介“四统一”参加各类农展会、农博会、农洽会,高水平开展企业、学校、商超、宾馆、餐厅、社区“六对接”。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整市推进农业益农信息社建设,培植农业电商人才,提高物联网设施技术在品牌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比例,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补贴支持品牌农产品进驻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力求2018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50亿元,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促进“品牌大船扬帆,畅游市场大海”,唱响品牌强农主旋律,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百斯特一二三产融合创品牌
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集基地(自有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户)、初加工、深加工、专业食品服务于一体,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实行“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产销模式。一期项目已带动1000余户农民致富(平均每户可增收5万元),未来预计带动超万户农民增收。
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百斯特“第五代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在全国3万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