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小甲虫的研究现状

2018-10-25 07:20赵红霞陈大福侯春生姬聪慧任勤夏晓珊黄文忠王华堂
中国蜂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巢脾蜂箱甲虫

赵红霞 陈大福 侯春生 姬聪慧 任勤 夏晓珊 黄文忠 王华堂│文

1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州 510260;2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福州 350002;3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北京 100093;4 重庆畜牧科学院,荣昌 402460

蜂箱小甲虫原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1], 1867年首先定名并作了描述,学名:Aethina tumidaMurray,1867;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蜂箱小甲虫列为蜜蜂六大重要病原体之一。1998年,蜂箱小甲虫首次在美国发现,对养蜂业造成重大损失。随后传播到加拿大、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4]。据最新了解,蜂箱小甲虫已经在中国部分地区发现,但未造成严重危害。

蜂箱小甲虫(SHB,small hive beetle),是一种寄生在蜂群内的杂食昆虫,其成虫和幼虫以蜜蜂幼虫、蜂蜜和花粉为食,因而会导致蜜蜂幼虫死亡、蜂蜜发酵和巢脾损毁,常造成整个蜂巢坍塌、蜂群弃巢飞逃。蜂箱小甲虫在温暖高湿的地区危害明显高于低温干燥地区。本文将从蜂箱小甲虫的基本生物学、发生流行、传播途径、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蜂箱小甲虫的基本生物学

蜂箱小甲虫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1只蜂箱小甲虫从卵到成虫需要38~81天,具体时间随周围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等因素变化。在合适环境下,蜂箱小甲虫每年繁殖 6代。

卵期:呈珍珠白色,外形与蜂卵相似,比蜂卵小,相当于蜂卵的2/3,卵期1~6天。卵群呈不规则团状,遍及蜂箱,一般产于空巢房及蜂箱的小裂缝中。经过 2~3天(至少1天,最多 6天),白色幼虫孵出。雌虫一生可以产下大约1000粒卵[5],Hood (2004)提出雌虫的产卵上限可达2000粒。卵孵化成功与否与相对湿度有关,相对湿度小于50%卵很少孵化[6]。

幼虫期:通常乳白色,有时呈浅棕色;体长2~13 mm,头较大,头部后面紧挨着3对足,背部每个体节均有1对刺状突起,最后1对棘状相对坚硬和粗壮;一般以花粉、蜂蜜和蜜蜂幼虫为食[5,7],孵化的幼虫经过10~16天幼虫漫游期阶段(Wander larvae)[8-9],进入幼虫完全成熟阶段,便循着光线爬到蜂箱外的土壤中开始化蛹[5]。幼虫漫游期有避光特性而成熟的幼虫受光吸引而爬出蜂箱。漫游期幼虫可以存活48天,完全成熟的幼虫体长不到1.27 cm,体径约为0.16 cm。

蛹期:成熟的幼虫进入土壤3天后化蛹,蛹为珍珠白色,胸部和腹部有刺状突起,蛹期8~60天[10-11],蛹期孵化温度25℃,湿度大于85%。

成虫期:成虫体长变化很大,约5~10 mm,棒状触角,形体呈椭圆形,体长约为工蜂的1/3,体宽为体长的2/3。体色为灰色至黑色,月龄越大体色越黑。具有3对足,2对翅,爬行迅速,能飞,具有避光的特性。成虫可通过工蜂交哺获得食物,尤其是当被限制在蜜蜂守卫的“监狱”里[12]。它们一般隐藏在蜂箱的角落、巢框上梁和箱壁的中间、打开的巢房或底板的碎屑下面。羽化后,雌性小甲虫比雄性通常要长且重[13],雌虫5.7(±0.02)mm,雄虫 5.5(±0.01)mm,宽度一般相同,约为3.2 mm。雌虫重14.2(±0.2)mg,雄虫 12.3(±0.2)mg。成虫寿命平均为2个月,最长可活6个月,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成虫可以存活5~9天[13-14]。羽化的成虫离开土壤,可飞行找寻新宿主蜂群,从而完成其生命周期。刚羽化的成虫便开始寻找配偶和寄生的蜂群。雌性蜂箱小甲虫从土中羽化1周后开始产卵。在实验室条件下,蜂箱小甲虫可在成熟或腐烂的果实上存活和繁殖[15]。

2 蜂群的检查

蜂群早期预防极为重要,检查蜂群可发现蜂箱小甲虫早期侵染迹象。它们一般隐藏在蜂箱的角落、巢框上梁和箱壁的中间、打开的巢房或底板的碎屑下面。估计蜂群小甲虫数量,不仅要知道它们在蜂箱角落及底板上的数量,还需知道幼虫脾上有多少小甲虫。

2.1 目视检查

该方法可用于寻找小甲虫成虫(图1),如果幼虫侵染达到中度到重度水平,也可用于查找幼虫[12-13]。蜂箱小甲虫成虫个体小且避光的特性。

图1 检查蜂群中的蜂箱小甲虫成虫

检查人员将巢脾水平置于报纸上方,轻敲巢脾,蜂箱小甲虫便落到报纸上。蜜蜂散开时, 便可看蜂箱小甲虫,翻动成蜂也可观察到小甲虫;由于蜂箱小甲虫背部外壳也很光滑,个体小以及弯曲的体型都使得很难抓住它们。此外,足和触角可以缩到身体下面来自我保护, 蜜蜂也很难抓住它们,以致蜜蜂很难驱除这些害虫。不过,不需任何特殊设备也可快速收集蜂巢小甲虫。在手指尖上涂抹蜂蜜使手指有点粘性,当蜂箱小甲虫落在纸上时,轻轻按下手指使它们粘到指尖上,然后放进广口瓶里。蛹期结束后,新的蜂箱小甲虫成虫从泥土中钻出,在地面上留下小洞口,不过在野外很难发现这些洞口。约1星期后性成熟,如果不受蜜蜂的阻止,雌虫开始在蜂箱裂缝或幼虫脾缝隙里产卵。卵很小,养蜂人通常观察不到,所以最好还是用蜂巢小甲虫成虫、幼虫及其产生的粘液判断是否侵入。

2.2 利用插片诱捕器检查蜂群

这种插片有波纹孔,可让小甲虫躲藏在里面,蜜蜂不能进入。插片可以放在蜂群的箱底板上。检测小甲虫时,将插片放置在蜂箱的底板上,使其与箱底板和巢脾之间的空间相匹配。把插片放入蜂群≤3天,然后取出并检查小甲虫成虫和幼虫。寻找幼虫脾上的蜂箱小甲虫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把巢框竖立起来抓着上面的框角抖动巢脾,抖掉一半或3/4的蜜蜂即可(在继箱上面抖脾以防蜜蜂在地上爬行)。抖蜂时大部分小甲虫都待在巢房里,在别的蜂箱或较方便的地方铺上报纸,使巢脾水平置于报纸上方。轻敲巢脾,小甲虫便落到报纸上。蜜蜂散开时,便可看蜂箱小甲虫时, 可能需要收集一些样品用于鉴定。

3 蜂箱小甲虫的危害

蜂箱小甲虫起源于非洲南部,但是不会危害当地养蜂业;蜂箱小甲虫在起源地与在新入侵地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尚不明确[16],这可能包括非洲和欧洲蜜蜂亚种间的行为、饲养技术、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或逃避天敌及其他不确定因素[6,17]。虽然成虫对蜂群的危害相对较轻,但可导致逃群,即成年蜂全部弃巢飞逃[10-11,17],蜂箱小甲虫成虫对群势强的蜂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它真正起破坏作用的阶段是幼虫期。蜂箱小甲虫幼虫的取食行为会导致蜂蜜发酵、巢脾严重损毁,以及常造成整个蜂巢坍塌[5]。

蜂箱小甲虫幼虫以蜂蜜和花粉为食,它们挖洞穿过巢房,所经之处全被破坏,使蜂蜜颜色不正常,并伴有发酵,散发出类似于烂橙子的气味。在巢房和封盖被破坏,且发酵的情况下,蜂蜜会起泡并溢出巢房,甚至流出蜂箱。另外,蜂箱小甲虫幼虫所经之处会留下一种带臭味的粘质物,这种物质迫使蜜蜂弃巢而逃。欧洲蜜蜂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御蜂箱小甲虫的入侵,一旦被感染,整个蜂群很快就会被毁灭。一群表面上看起来正常的蜂群,里面可能侵入成百上千只小甲虫成虫。如果侵入大量的小甲虫幼虫,则对蜂群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强群还是弱群,都会在2周内被毁掉。

4 蜂箱小甲虫的防治

蜂箱小甲虫的防治做好早期检测工作十分必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根治蜂箱小甲虫的方法。预防是防止蜂箱小甲虫感染的首选方法。经常检查蜂箱箱底以检测是否有蜂箱小甲虫侵入,蜂箱小甲虫成虫不喜欢阳光,蜂箱打开时都躲到蜂箱的角落、隙缝或裂缝中避光。一旦在箱底检查到成虫,便要小心其幼虫为害。由于幼虫躲在封盖房内,打通巢房进行活动,一般在早期很难被察觉。防治策略:

(1)防止蜂箱小甲虫从巢门口进入蜂箱

饲养强群,足够的守卫蜂执行守卫行为,缩少巢门以减少蜂箱小甲虫的进入,例如非洲化蜜蜂使用蜂胶处理巢门。

(2)减少箱内的隐藏区域

查找填补蜂箱内的缝隙,减少蜂箱小甲虫隐藏区域和繁殖区域。

(3)尽量减少蜂箱小甲虫产卵

确保工蜂可以到达蜂箱内所有区域,执行相应的卫生清理行为,减少或避免蜂箱小甲虫产卵。

(4)通过控制蜂箱外土壤中蜂箱小甲虫蛹期的发育,避免再次繁殖

在箱外土壤中,蜂箱小甲虫完成了蛹期发育。相关研究报道,80%蜂箱小甲虫幼虫在蜂箱外的土壤大概10cm处[14],而83%蜂箱小甲虫分散在蜂箱周围30cm处,漫游幼虫可能游至箱外2m或更远。因此,通过改造蜂箱蜂群的周围环境,维持强群,非常有必要。蜂箱放在厚黏土上,让即将孵化的蜂箱小甲虫不能存活和繁殖,这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蜂群已被小甲虫感染,可采用化学药剂方法防控。美国用于处理蜂箱的药品“CheckMite+”,能检查箱内是否有蜂箱小甲虫幼虫,用于处理土壤的药品“GardStar”, 用来打断蜂箱小甲虫的繁殖循环,防止蜂箱小甲虫的扩散。

总之,蜂箱小甲虫会给蜂群带来危害,但其发生流行均需要适宜的环境。蜂箱小甲虫在有轻度沙化土壤的沿海地区才发生的大面积危害,如果在只有重黏土的地区不会有大规模传播。因此,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具有沙化土壤及自然条件,适于蜂箱小甲虫的发生流行;其次,蜂箱小甲虫幼虫阶段对蜂群和储存的巢脾巢蜜进行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成虫阶段对蜂群的危害不算严重。蜂箱小甲虫传播途径较为广泛,主要通过转移蜂群、蜂箱、蜂笼和蜂蜡以及进出境各种包装上附着的土壤等传播,或者通过寄生在水果、蔬菜经流通而得以传播。因此,应加强对来自疫区如美国和澳大利亚蜜蜂及蜂产品的检疫,加强对入境的废旧生活品的无害化处理,防止蜂箱小甲虫的入侵,确保国内养蜂业不受该检疫害虫的影响。

猜你喜欢
巢脾蜂箱甲虫
吓人的小甲虫
及时纠正桶养蜂群的偏位脾
蜂箱的合理选择及注意事项
环保蜂箱设计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中蜂巢脾巧管理
悬崖上的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