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波 刘子强|文
矿区,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机器轰鸣,炮声震天;山体千疮百孔,河流污水横流,洪水肆虐;尾矿成堆,尾砂飞舞……可当你走进柿竹园矿区,周围平地上绿草茵茵,小溪中鱼翔浅底,河滩蒹霞苍苍;山中绿树成荫,山涧涓涓细瀑。迎面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是天工的特意馈赠,还是女娲补天时不小心遗落了一块五色石?在湖南郴州的东南留下了一座世界级的特大型钨钼铋多金属矿床。因矿而起,在这里诞生了一家享誉中外的矿山企业,这就是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柿竹园公司”)。它是隶属于中国五矿旗下的一家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贸易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公司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已探明矿物品种多达143种,其中已探明的钨、铋、铍及伴生萤石的资源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矿区,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机器轰鸣,炮声震天;山体千疮百孔,河流污水横流,洪水肆掠;尾矿成堆,尾砂飞舞……可当你走进柿竹园矿区,周围平地上绿草茵茵,小溪中鱼翔浅底,河滩蒹霞苍苍;山中绿树成荫,山涧涓涓细瀑。迎面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上世纪90年代,是民采最为猖獗、矿业秩序最为混乱的时候,给柿竹园矿区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当时“大矿大开,小矿小开,大水分流,有水快流”政策的误导下,兴起的乡镇企业就将触角伸向了柿竹园矿区。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名,在矿区内划出9个“天窗”,让乡镇企业自行开采,加上附近不安分的村民,也来凑热闹。
一时间,各路人马涌入矿区,工棚林立,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炮烟滚滚。东河的绿水变黑了,鱼虾绝迹了;青山变秃了,鸟鸣不闻了。“十里矿区”犹如旧上海的“十里洋场”, 矿区的山体被滥采滥挖得斑驳陆离;山脚下民营小选厂星罗棋布,尾砂成堆;矿区东河肆意流淌着直排的选矿废水,刺鼻的选矿药剂味令人作呕;乱釆滥挖形成的泥石流和非法选矿任意排放的尾砂经常使东河堵塞,造成山洪和泥石流。人人都怀着一个淘金梦踏入柿竹园矿区这块黄金宝地,各路“矿老板”争矿口、抢水电、偷设备的事件已是司空见惯,由此引发的企地矛盾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一方安宁和社会稳定。
2000年初,在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权衡下,地方政府施以重拳整治矿业秩序。采矿工棚烧掉了,绞车钢索割断了,从业人员赶走了,非法矿点炸掉了,乱采滥挖依托的条件没有了,矿山的宁静回来了。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过不了多久,乱采滥挖卷土重来,来头更大,声势更猛,似乎要把停下来的损失夺回来。之后在地方政府的高压整顿和每年持续打击下,柿竹园矿区的矿业程序持续向好。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矿产品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许多“矿老板”无利可图,逐渐自行退出矿区。加上政府对火工品的严格管制和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矿区的矿业秩序到2009年得到根治。在长达10年的矿业秩序整顿中,柿竹园公司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关闭了公司采矿权范围内的非法矿点、小选厂、小冶炼20多个,却留下了民采之后的流域重金属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烂摊子。
如何修复生态之殇?柿竹园公司以治水为突破口,治污水、防洪水、疏河道、兴循环、抓节水,实施“五措共治”,成为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关键之策。
为了实现“不向东河排一滴污水”目标,柿竹园公司实施了井下废水治理及循环利用工程,在多金属采矿场和柴山采矿场分别建设了一套井下废水收集系统,全公司所有井下废水回都用于选厂生产,实现了全公司井下废水零排放。
在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和东波多金属选矿厂分别建设了一套尾矿浓缩与废水处理回用系统,提高了尾矿浓度,加大了选矿废水循环利用量,减少了废水外排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引井下岩石裂缝水→压风机冷凝水→井下打钻+岩石裂缝水→井下大水仓→选矿厂→尾矿库经水处理→选矿厂”水循环系统,每年重复利用水500.03万吨,废水回用率达到85%以上。投资3400万元,建设柴山2.1万吨/日废水处理站,利用生物制剂协同氧化处理工艺确保了尾水达标排放。用浮选柱替代浮选机,比原工艺节电15%、节水66%,每年可节水407万吨。
公司建设冶炼厂废水处理站,对冶炼厂生产废水、厂内卫生冲洗水和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于生产,实现了冶炼厂外排废水零排放。建成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和柴山尾矿库雨污分离工程,极大地减少因雨水排至选矿厂和尾矿库产生的二次污染,减少了废水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量,减轻了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消除了暴雨时期污水漫河的风险。
柿竹园公司先后开展了5次东河疏浚及河堤修建,对塌陷区治理与恢复、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治理与防治等工程,有效治理了地质灾害。近5年来,公司环保累计投入1.3亿元,其中,环保建设项目投入约8000万元,各类日常环保整改费用1000元,环保设施运行费用4000万元。
如何让百孔千疮的矿山重新披绿、绿藻横行的臭水东河变为“水上漂流”的乐园?只有舍得投入大笔真金白银,才能从根本上修复生态,这是柿竹园公司高层领导的共识。
2010年5月开始,柿竹园公司拟投入6.3亿元启动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规划面积86.6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47.06平方公里,力争把矿区打造成“和美家园”和郴州“城市绿肺”。柿竹园公司把地质灾害治理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相结合,采取“三圈一水”规划进行大范围治理。“三圈”是指以外围水土流失区为“外围保护圈”;以周边山地水土流失区为“周边常绿圈”;以生产生活区为“中心美化圈”;“一水”是指矿区水源的有效利用与东河治理工程。国家矿山公园由“七区一带一馆”构成:矿业文化博览区、体育公园、矿业遗迹展示区、井下探秘区、水上游乐区、千里山高山景区及金狮岭原始生态区;矿业文化览胜漂流带;矿山公园博物馆等。
2012年,柿竹园公司投入1亿元资金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013年、2014年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分别向该矿区拔付1.5亿元资金,积极支持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根治东河废石流,基本消除了废石流地质灾害对矿区及周边影响区内居民的威胁,保护了3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东河两岸万亩农田、沿河风观带及规划建设用地安全。自2012年以来公司开展了野鸡尾废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妹子垄沟废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东河废石流影响区柿竹园治理工程和东河废石流影响区神合堂治理工程等4项工程,共修建防护堤4010米,修筑挡渣墙105米,疏通河道2460米。柿竹园公司成立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及环境管理机构,开展矿区“三废”监测、地质土壤分析、土地堪查等多个项目的监测,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数据,还充分利用工业废弃地,因地制宜、采取栽种水柳等多样化土地复垦技术,使废弃的“河西尾矿库”土地复垦。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矿山复绿工作,先后建设了东河东岸学校前坪、友谊桥、文化路3个复垦区,开展了冶炼厂、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多金属采矿场、野鸡尾选厂,社区房之间见缝插针式地开展立体绿化美化工程,完成东河东岸质计部和牧场等空白地段绿化植树。对闭库的1000吨尾矿库和原三八零尾矿库进行复绿,同时还对新建的东波多金属选矿厂进行周边绿化,对多金属采矿场大爆破裸露山头进行补绿,对东波12公里处、上山公路废石场处以及花果山等几处实话施荒地造林。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权属土地绿化率达到了可绿化面积的90.52%,治理面积为1863.15亩,修建公路主干道3420米,完成治理恢复绿地面积1118.76亩,建设湿地170.7亩和市民休闲场地31亩。承受百年之殇的柿竹园正悄然向“生态两型”之路蜕变。
柿竹园公司先后淘汰了规模小、能耗大、产污多的三八零选厂、柴山选厂等落后产能,将原来的4个选矿厂调整为现在的2个,选矿处理能力由原先的5000吨/日提高到现在的6800吨/日,提高了产业空间集约化程度。2017年该公司将东波多金属选矿厂的2台6蒸吨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燃料锅炉,用清洁能源生物质燃料代替燃煤,在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新安装了1台6蒸吨燃气锅炉替代了原有的3台4蒸吨燃煤锅炉,减少了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对铋冶炼厂铋熔炼车间的反射炉烟气治理系统和散排烟气收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按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场所的建设标准,对冶炼厂所有的固体废物临时贮存仓库进行了改造,对采矿废石堆场进行了改造,做到了分类堆存,分类管理。
公司从采矿、选矿到冶炼都更新了设备,采用了“崩落法”等一大批新型工艺,实现了电能就地补偿,水资源循环利用,“三废”排放在线监测,选矿药剂用量从严监控;尾矿实现了综合利用回收,土地复垦推行了“三边”(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模式,因地制宜修建了挡渣墙、护坡、截排水沟、增陷坑充填、尾沙坝修筑工程。这些组合拳使矿山生态得到了修复,先后覆土绿化工业废弃地653亩,恢复尾矿库用地使用功能412亩,矿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52%。绿化形成了“点上成景,线上成林,面上成荫,环上成带”的壮美景观。
如今,柿竹园始终坚持 “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原则,矿区绿树成荫,叠香拱翠,花开四季,天蓝水清。柿竹园——“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这颗湘南大地上的有色明珠重新绽放她的迷人魅力,通过生态修复,从“生态重灾区”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排头兵”、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