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 尹 晖/文 小皮猴/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好的东西总是忍不住想买。我们内心的需求有时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学知识呢?让我们踏上寻找答案之旅,一起揭开“剁手党”行为背后的秘密吧!
1907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俩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的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每当有客人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时,他们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总会换来客人困惑而又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养了一只鸟。
下面我们将开启一次奇妙的心灵旅行,请你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选择。
1.你的好朋友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项链给你,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特别漂亮的衣服与之相配。
A.把项链束之高阁,不再拿出来。
B.不管配不配,拿出来随便戴。
C.要求妈妈买一件与之相配的衣服。
企业在获得风险社会多数财富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会遭遇风险。在风险社会中,由于风险的分配和增长,一些人将比其他人受到更大的影响,社会风险地位由此产生。在公众舆情下,财富地位与风险地位呈现正比趋势,企业的规模越大,财富累积越多,越易受到公众的关注,在遭遇舆情危机时,公众参与度也越高,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2.好朋友送的项链有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与之搭配,但自己的发型好像与衣服不怎么相配。
A.反正不戴项链也不会有这种苦恼。
B.不管配不配,穿出去再说。
C.会把自己的头发打理好,让自己看起来与衣服项链搭配非常得体。
3.你有了好朋友送的项链,妈妈买的衣服,还有自己设计的漂亮发型,但还少一双合适的皮鞋。
A.我行我素,不管人家送的东西。
B.随便搭配,反正就差一双鞋了。
C.还是买一双吧,也不差一双鞋,这样让自己看起来非常舒服。
解析
都选择A的同学,你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你扔掉了项链这个“鸟笼”,只关注自己内在的感受。因为你不受“鸟笼”的影响,所以不容易被周围不好的氛围或者不良习气影响。但同时,这样做会让送你项链的朋友怀疑自己不是你的好朋友,因为你一点都不重视他送你的礼物。
都选择B的同学,你是一个很重视友情的人,但你这样做或许也要承受“空鸟笼”的压力。你需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这样才能面对同学们对你的各种评价。
都选择C的同学,你很重视友情,也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更注重他人对你的评价,所以你不断向“鸟笼”里填东西,直到满足欲望为止。但你真的能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吗?
当你非常想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先想想下面几个问题,然后再做决定:
1.这是必需品吗?
2.我是受到同学的影响才想买的吗?
3.我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呢?
可能你周围的同学特别喜欢比较自己的各种用品,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你可以尝试交一些跟自己性格习惯以及家庭环境差不多的朋友,这样也可以避免“空鸟笼”的产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鸟笼”都得留着。例如:我希望什么事情都比别人做得好,我要让大家都羡慕我……这样的“鸟笼”源于你的虚荣心,需要我们主动扔掉。
并不是所有的“鸟笼”都会对我们产生坏的影响,例如:班长要对班级负责;哥哥要做弟弟的榜样……这些“鸟笼”是我们必须要背负的责任。我们要学会扔掉不好的“鸟笼”,背负起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鸟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