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图书馆既是主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又是重要的学术服务机构,同时也具有传播校园文化的功能。作为物流工程的一项研究,其本身便是从物品与信息的流通系统整体出发,运用相关的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对其进行设计、规划、管理、控制和改善,从而提高效率,为使用者提供更佳的服务。本文便是运用物流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图书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物流工程学;图书馆;设施选址;设施布置;物料搬运
1. 研究概况
1.1 现存问题
通过对图书馆的调查分析得知,每次临近考试,图书馆进入繁忙期,可供学生自习的桌椅数量有限,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反映了其在空间设施布置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关于书籍搬运和人员流动,由于书架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合理,也造成了人的不适。在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通过物流工程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1)用于书籍搬运的工具简单低效,书架间距缺少调研设计,尤其是狭窄的间距会使阅读者感到压抑,对于搬运工具来说同样难以通过。人流和物料的搬运效率便会因此降低。
(2)图书馆内作业单位布局关系中存在问题,书籍分类不够明确或是分类效果不明显,阅读桌椅的空间布局欠妥且数量偏少,高峰期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 图书馆基本情况
2.1 图书馆的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仓储活动的一个经济功能,图书馆将来自各个印刷所、书店提供的各类书整合成一个单元,减少了多个供应图书的商家给图书馆提供图书带来的拥挤和不便。
2.2 图书馆的分类功能
图书馆的全部书籍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图书馆为各类图书设立独立的书架,区域,便于图书的流通。
2.3 图书馆物流相关部门
图书馆科室部门有馆长室、信息检索教研室、技术部、会议室、管理室、主机房、文印中心、值班室等,相应部门均有负责的工作人员,此外还配有一名勤工助学的学生,负责协助老师的工作,尤其是图书馆内的工作,比如书籍的整理摆放等。
2.4 图书馆物流流程基本情况
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包装、运输、储存、保管、搬运、加工等等,从采编工作人员到流通工作人员再到读者而后又归还上架,以及期刊的采编上架,密集书库的典藏作业,所有的活动都和物流密切相关。其实,图书馆俨然就是一个集采购、储存保管、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
3 设施选址
3.1 相关理论及分析
选址原则有费用原则、集聚人才原则、接近用户原则、长远发展原则。选址需要注意的问题:全面分析,重點突出,必须仔细权衡所列出的这些因素;因地制宜,因事而异。
通过调查学生和教职工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可知,图书馆使用比例更高的群体还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出行路线是影响图书馆选址的重要因素。根据接近用户的选址原则,图书馆靠近学生所在区域更为合理。
3.2 图书馆物流作业情况
3.2.1 全馆文献区的合理布局
全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相应地,根据服务功能不同和文献流通频率进行合理布局。
3.2.2 中外文借阅区的内部布局
中外文借阅区可细分为新书区、缓存区和普通区。新书区起新书宣传功能,缓存区内流通程度最高,除了起到缓存已归还待分拣上架图书的功能外,图书于缓存架上再次被借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搬运装卸次数,降低破损速率。
3.2.3 索书号统一分类编码和排架
一种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索书号,既是馆内中外文图书和刊物的分类编码标准,同时也是排架的依据。另一种是粘在内页上的条形码也提供流水号。尽管流水号更方便索书,但是索书号的分区、分类效果更明显,分类精确便于管理。
4 设施布置设计
4.1 基本概念
4.1.1 作业单位
作业单位是指布置图中各个不同的工作区和存在物,是设施的基本区分。作业单位可大可小,可分可合,究竟怎么划分,要看规划设计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
4.1.2 设施布置原则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原则:符合工艺过程的要求、物料搬运费用最小、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4.3 问题分析与改进
通过对图书馆设施布置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书籍的分类布置比较笼统,根据作业单位的划分,将图书馆内部划分为自然科学区;人文、社会科学区;计算机技术区;报刊区;工具书区;自习区,每个作业单位又可进一步细分。
5 图书出入与信息处理、信息流
5.1 图书出入与信息处理
图书馆目前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管理文献资料。新书采购、图书归还以及图书捐赠等进入馆内储存,都需要过电脑登入系统。
5.2 信息流的实现
图书馆的信息流的实现大的方面依赖一个循环系统,阅读部将图书馆所缺图书以及市面上出现的新书的信息传递给流通部,流通部在市场上购回所需的书,交给编目部,编目部根据条码集成系统,将图书编号,贴上条码以及标签,交给流通部,并将所有的书的条码以及类别输入计算机的条码库。流通部根据图书标签将图书放到对应的区。学生在寻找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图书馆公共查询输入所寻书的部分内容来搜索对应的书,也可以根据图书的分类以及区域的分布来查找。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连入校内网、校园卡系统。
6 物料搬运设计
6.1 基础概念
6.1.1 物料搬运
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活动,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6.1.2 活性系数
活性系数其实是指物料活性系数,指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过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活性就高;反之则活性低。
6.2 研究现状
目前图书馆使用的搬运工具类型平均活性系数位于1.3~2.3之间,因此可以改进搬运设备,采用自动导引车。
7 存在问题及提出建议
7.1 图书物流过程中存在对流、重复运输
例如,读者阅毕后将书置于过道旁的流通书车上的书籍,再次被运输上架,中间多了很多作业量,延缓了流通速度、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大了图书损耗。在此,本文倡导对未完成借阅的书籍自觉放回。
7.2 人工物流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馆内几乎所有的物流作业都是人工作业,人工作业的自身缺陷使得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有较高的提升。加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不充裕,尤其是当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增多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明显增加。
随着标识技术发展,RFID标签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识别。图书馆应用的RFID标识涉及条形码、借出次数、分类、作者号、借阅日期等重要内容,这类信息被准确记录在电子标签中。书籍的ID号、书名、索书号均可被标签写入,并由读写器传输到图书馆服务器以实现相关借还程序。RFID应用可加快流通作业、提高典藏管理效率;自动化借还书可减轻出纳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增强防盗功能。
结语
受水平所限,本文所体现的对于物流工程的理解仍不够深刻,需继续学习,有些理论的运用仍显得十分生涩。通过对图书馆的设计,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夕文,肖静.物流工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包胜化.论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J].价值工程,2003.
[3]何志兰.浅谈图书馆网上采购的物流实现[J].物流技术,2003.
[4]張志宏.21世纪的知识管理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
[5]曹仓.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化管理[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6]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鲁宁(1997-),男,山东泰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