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皓
《猫日子》算是我的第一组作品,它拍摄于我在北京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期间。和我之后那些冷静克制的作品不同,这些照片中充满了我当时的情绪。在拍摄这些照片的那段时间,我已经知道自己之后会放弃化学研究,而尝试做一个艺术家。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在转行之前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或许是一个证明:我得坚持拿到学位,以证明自己并不是逃避,不是有始无终,由此,当我新开始在艺术之路上往前走时,也不会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半途而废。怀着这样的心情,在那几年的时间中,我便过着介乎化学和艺术之间的双重生活:白天做着化学研究,而晚上转而阅读艺术与人类学,由此又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至可能的最小值。这样的分裂把我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逼到了某种极限,仿佛自己被抛诸于身体之外,成为了某个可以互视的他者。于是便这样抑郁着,压抑、矛盾,欲寻出口而不可得,千头万绪而不可解,只能一日复一日,似原地踏步,而时间却又流逝。肉身飘荡在校园: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循环往复,身在此间却无归属感,这似乎是与我无关的世界。看着那些无所不在的流浪猫,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猫儿们悠闲地在墙头走着,在花坛歇着,悠闲地舔着爪,群聚低语,对周围熙攘的人群视而不见,间或光临实验室,跳上桌台,巡视一周而从虚掩的門后悄然离去。是的,那里有出口,但它不是我的。而当我最终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想,它们还会继续再这里,一代一代,并无新事。就像我从未来过,它们从未离开。
接近四年零零碎碎的拍摄,汇成了这组湿润低沉的照片。现在回头看去,仿佛已经是另一个人生和世界。但却有些东西从那时起就已在发酵和生成着,一直作用至今。我后来作品中常用的那种多层面多线索的叙事方法在此时就已经初见端倪。在《猫日子》中,最明显的线索是那些无处不在的猫儿们,它们的身影把这些碎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叙事的整体;而第二条线索则是逐渐变化的时间,它从开篇时的白昼逐渐沉入结尾时的暗夜;而第三条线索则是场景的转变:从校园,到实验室,到宿舍,再回到黑暗中的校园,由此形成一个循环。而这几条线索的中心则是作为叙事者的作者。这便是我在彼时彼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