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文
第一次见到院士曹湘洪是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曹湘洪院士是连任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会议间歇,各路记者围着他,探讨能源安全,他面对记者的提问往往能细致地从最基础的层面展开回答,引起众多记者的关注。
彼时,被简称为PX的二甲苯化工项目正处于被民众质疑的顶峰,他在两会小组分组讨论的间隙,不厌其烦向在场的记者科普PX项目的相关知识,“很多化工知识,我们向公众科普的太少”,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两年之后,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将曹湘洪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这位70岁的院士瞬间被暴露在镁光灯下,他几乎成了中国油品升级阻力的代表——在雾霾严重的2015年,人们认识到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位技术出身的老头,过于直白的话语被认为是在为油品标准制定推责。
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就在《穹顶之下》播出的前两天,就是这位院士,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主动披露部分炼油企业添加锰剂牟利致油品变差,进而对大气环境形成危害、影响人体健康的行业黑幕。
一
中港镇位于汀苏省汀阴市,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灿烂文明史的名镇。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1945年,曹湘洪就出生在这里。
在以农业为主的苏南平原,解放初期的生活并不富裕。曹家兄弟姊妹五人,曹湘洪为长了,这使家庭拮据的他一度面临辍学的隐忧。他先后就读于虞门桥小学、夏港初级中学和澄四中学,父母务农,家庭以耕种为生,就有亲戚不断建议母亲,说曹湘洪作为男孩,早点在家里可以当个劳力使,但开明的父母还是支持了曹湘洪读书的选择。
难得的读书机会,让曹湘洪格外珍惜,他始终是老师眼中表现突出、追求上进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他则是当之无愧的“学霸”。高中毕业的时候,曹湘洪真正开始对石化专业产生兴趣,他报考大学时把专业曰标锁定在高分了材料领域,填报了中围科技大学及南京化丁学院的高分了专业,他经历了大学招生人数最少的1962年高考,最后如愿以偿被南京化工学院录取。
1970年,曹湘洪大学毕业在解放军农场经历了两年劳动锻炼后,从南京直上北京,到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橡胶厂,开始了人生新阶段的拼搏。
燕山石化1967年筹建,占地36平方公里,原为房山县城关和周口店两个公社的几个自然村,其原住屑民只有几千人。到1970年,从全国各地炼厂调入的工人、各大专院校分配的大学生及北京市各单位调米的职工陆续到位,几万人迅速集聚在坟山村一线,形成了我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石汕化工联合企业之一。
曹湘洪很快融入了这块距家千里之遥的上地。
二
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这个预计其耗资43亿美元的引进方案就是著名的“四三方案”。燕山石化30万吨乙烯项日是“四三方案”三个乙烯项曰之一,更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也是围内唯一一个30万吨乙烯项曰,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技术先进、规模最大的乙烯装置之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套装置的规模已经不再经济,技术也已落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如何提升燕山石化的竞争力,成了燕山石化必须认真思考和采取措施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围第一轮乙烯改造就此展升。
此时曹湘洪已经出任燕山石化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
改造意味着技术的创新,而技术创新无疑会充满风险,曹湘洪义尢反顾地担当起了产业改造的重任。
1994年,在营湘洪等人的决策组织下,燕山石化在中围石化内部率先完成了年產30万吨乙烯装置改扩建到45万吨的技术改造。
“不过,第一个螃蟹可不是那么好吃的!”与曹湘洪一起经历过燕山石化两轮乙烯改造工程的副总经理杨清雨作为曹的副手,经历了这其中的艰辛。
南于没有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当时燕山石化工艺流程、技术选择以及设备引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公司内部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山现了多种声音。负责公司技术管理的曹湘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将自己“困”在办公室,仔细阅读各种图纸资料;泡在现场详细了解装置现状,研究乙烯配套装置技术改造的具体方案和优化工艺流程。
第一轮乙烯改造,28个月时问和不到28亿元的投资,比新建一套年产15万吨的乙烯装置工期减少了一半、投资也减少了一半。这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引进大型石化装置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首次成功尝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铭基对燕山石化的乙烯改造项日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建设思想、建设模式、建设方法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燕山石化乙烯项日的改造成功,为中国石化第一轮乙烯改造“趟山了一条新路”。随后,中国石化先后对大庆、扬了、齐鲁、茂名等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进行了改造,走出了一条“少投人、多产出、适时投人、快速产出”的乙烯发展道路。
三
从技术人员到专题组长,到中心试验室主管技术研发的副主任,再到燕山石化副总经理,1997年,52岁的曹湘洪依靠专业的工作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成为燕山石化的“一把手”。
身居高位,曹湘洪开始考虑将年产45万吨乙烯装置改造为年产71万吨的计划。事实上,这个讣划在专业人员来看堪称“冒险”:在原装备上进行改造,对工艺的合理性、装置的安全性等都要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这对曹湘洪而言无疑是又一次巨大的考验,对于一个刚刚升任掌门人位置的人,冒如此大的风险是否值得?
“一日失败就意味着我们将损失燕山石化的半壁汀山。”说起当时的情况,杨清雨仍然心有余悸。当年来自石化产品的收益,在燕山石化整体收益中所占的份额为近700%,一日乙烯项日改造失败,燕山石化所将遭受的损失难以预计。让大家更为之揪心的是,这次改造中将要采用二元制冷技术、碳三催化精馏加氢技术,和中美合作开发的10万吨大型裂解炉技术,其中前两项技术还是世界上首次在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应用,一日不成功,将给燕山石化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保证改造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燕山石化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先后创造出大型工艺塔整体平移、大型基础支撑托换、裂解炉对流段模块化安装等新技术、新方案。此外,曹湘洪积极推进与国内企业、学校的合作,组织指导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一举实现了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废热锅炉等化工大型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不仅节约了大量投资,而且形成了具有自由运作权的工业化技术。
经过上下同心协力,历经32个月的奋斗,仅用32亿元的投资,燕山石化的乙烯第二轮改造项曰即告成功。该项曰曰标原定为年产71万吨乙烯装置,最后生产能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80万吨。而且由于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乙烯装置能耗下降了15%左右,产品物耗也有明显降低。
曹湘洪和他同事们的努力又一次带给了人们巨大的惊喜。随后,国内其他同行企业也开始各自的乙烯技术改造工程。
1999年,曹湘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
翌年,身为院士的曹湘洪进入中石化总部,成为主管科技工厂工作的副总裁。
当时,我国汽柴汕开始启动质量升级的进程,但汽油调和组分中主要是催化裂化汽油,根据汽油质量新标准的需求,需要大幅度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了一种叫MIP的催化汽油降烯生产技术,当时这项技术仅在每小时加工10公斤进料小型试验装置上取得了成功。为加快MIP技术的开发进度,曹湘洪提出直接进行工业试验,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和风险分析后,最终决定对高桥石化年产14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后开展实验。
一下子放大1.75万倍!他对参与工程放大设计和试验的同志说:“这次试验成功了,成绩是你们的;不成功,责任由我承担。”在工业试验开始的前一天,他还在凌晨1点赶到高桥石化,鼓励大家,并要求参加现场试验的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实验方案。
最终,MIP催化裂化新技术工业放大工程圆满成功,很快在国内炼油企业推广应用。
工作岗位的变化,让这位信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人,将曰光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在他的组织下,中国石化的科技和信息工作走上了一条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十五”以来,中国石化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共申请围内外专利4191项,获得国内外的专利授权共2488项。其中不少新技术,如芳烃生产成套技术、环管聚丙烯技术等在改造和新建项曰中得到成功应用,改变了从前大量依靠引进装置和技术的局面,为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石化积极跟踪世界炼油和石油化工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与国外知名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中国石化的科研开发和信息北建设得到了国外同行的称赞和肯定。
2009年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在华盛顿宣布,该院新增选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中国石化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授予在“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工程文献)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以及在“开拓全新技术领域或在传统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抑或是在工程教育中开发和实施创新方法的人士”。
美國国家工程院在公告中称,鉴于曹湘洪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和领导作用,以及其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决定授予他这一称号。
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荣誉,截至当年,中国仅有了人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五
作为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曹湘洪在最后一年履职的两会期间,明确提出我围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已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他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石化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考虑,建议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向沿线国家进行推介,提高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炼化工艺技术与装备出口。同时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提高我国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进一步科普石化知识,2018年,曹湘洪出版了《石油化工知识简明读本》,全书四分之一的内容讲解石油化工环保内容。
2018年4月23日,73岁的曹湘洪前往成都,为四川大学100余位师生带来了题为《加快建设我国绿色低碳、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燃料生产体系》的学术报告。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石油化工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新能源汽车和燃料生产、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8年7月,为了解决行业发展共性难题,曹湘洪作为“绿色节能高性能轮胎新型材料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开展绿色新材料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在烟台奔波。
“科技创新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事情,而是要考虑像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面对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如何推进的大计。”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中围工程院院士,从基层技术人员到国内知名的石油化工专家,“思考未来”,是曹湘洪最常用的词汇,也是一位院士的执着与才智,在他心底,未来,才是技术最高标准的追求和目标。